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朝廷官袍上的蟒纹代表什么?
蟒袍,花衣,贝勒古代朝廷官袍上的蟒纹代表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代朝廷官袍上的蟒纹代表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朝廷官袍上的蟒纹是区分了王与候的身份。皇帝的龙袍上大都盘绕着带爪的蛟龙。而候爷将相的衣服上只盘绕着一条大蟒,所以叫蟒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代表着皇权对臣子的恩宠,平民百姓是不能乱用龙纹的,犯杀头之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皇上是龙袍,蟒纹就是皇亲贵胄的官袍。
又叫蟒衣,是皇上对有功之臣的“赐服”
故而又叫“吉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蟒纹代表皇帝只可以穿的衣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蟒袍,又被称为花衣,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古代官员的礼服。上绣蟒,非龙,只因爪上四趾,而皇家之龙五趾,所以四爪(趾)龙为蟒﹐故称。又名花衣﹑蟒服。妇女受有封诰的﹐也可以穿。蟒,中国戏曲服装专用名称,即蟒袍。
蟒袍款式为齐肩圆领,大襟(右衽),阔袖(带水袖),袍长及足,袖裉下有"摆衩子":周身以金或银线及彩色绒线刺绣艺术纹样。女式蟒与男式蟒大致相同。
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蟒袍,一名花衣,明制也。明沈德符《野获编》云: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趾)耳……凡有庆典,百官皆蟒服,於此时日之内,谓之花衣期。如万寿日,则前三日后四日为花衣期。
蟒袍在明代是官员的朝服,到清代才放宽限制,上至皇子下至未入流者都可穿服,只在颜色、蟒数上有区别限制。
蟒,源于明、清时代的"蟒衣"。明代"蟒衣"本是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赐服"。至清代,"蟒衣"则列为"吉服",凡文武百官,皆衬在补褂内穿用。衣上的蟒纹与龙纹相似,只少一爪(趾)”,所以,把四爪龙称为"蟒",遂名曰"蟒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电影电视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类官员穿着各类服饰,觉得很好看。其实,这里也是有着严格规定的,在古代,这叫服制。正是:级别有大小,穿衣须谨慎。不然,哪天被砍头可就冤死了。
古代官员的服制各朝有各朝的叫法。能穿蟒袍的肯定是高级别的官员。做官的都想蟒袍加身,位极人臣。为啥叫蟒袍?它代表什么意思呐?
查阅《大清会典》,蟒袍也分四个等级:一、亲王、郡王、文武一品、二品除特赐穿金黄色者,蟒袍一律用蓝色或石青色,片金边缘、通绣四爪蟒九条。特赐五爪蟒者除外。二、贝勒、贝子、奉国将军、文武三品、一等侍卫蟒袍准用石青、蓝色片金缘,绣四爪蟒九条。三、奉恩将军、文武四品至六品官、二等侍卫为一等级,可着四爪蟒八条。四、文武七品至九品官着“过肩蟒”纹,全身共绣五蟒。
不过,蟒毕竟是蟒,与龙还是有区别的。蟒的爪上四趾,而皇家之龙五趾。这是最重要的特征。只要细心看,电视电影里面的肯定都是这么穿着的,要不然就闹笑话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官员服饰不同朝代有不同叫法,明代叫蟒衣,清代叫蟒袍,
蟒蛇形似蛟龙,被古人称为“王蛇”,乃是百蛇之王。民间还一直流传着蛟蛇化龙的传说。因此王公贵族皆有穿蟒袍之习。
何为蟒袍?就是绣有蟒蛇纹饰的袍服。各个朝代叫法不一,明朝叫蟒衣,清朝称之为蟒袍。明朝时蟒袍一般只赏赐给皇帝近臣或有功之人,其他人等不许私自穿戴。而清朝管制就比较宽松了,文武官员皆可服蟒,有资格穿着补服的人就有资格穿着蟒袍。蟒袍可与补服配穿,官员补服之下内衬蟒袍。
清代蟒袍的基本款式为圆领、大襟、窄马蹄袖、通体蟒纹。宗室皇族的袍为前后左右四开衩,一般的为二开衩式。蟒袍中的蟒纹有正蟒、侧蟒、行蟒三种:正蟒的形象是蟒首向正面,头部左右对称,好像正面而坐,所以又称坐蟒;侧蟒是侧身之蟒;行蟒是蟒在行走的形象,所以也叫走蟒。蟒袍的颜色、蟒纹数量、蟒纹爪数上的区别体现着穿著者身份地位的不同。根据服色与蟒数可将蟒袍划分为四等,《清会典图》记载:
上一篇:油光型毛孔粗大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