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拍摄人像摄影,如何通过虚化背景使人物更加动人?
背景,光圈,景深拍摄人像摄影,如何通过虚化背景使人物更加动人?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拍人像时,背景虚化的人像如何拍?
摄影朋友们都知道,拍摄人像时都喜欢拍摄背景虚化的效果。
虚化的背景一方面可以让杂乱的场景弱化,另一方面可以更加突出主体人像。
但是对于新人朋友来说,虚化的产生还真是有点摸不着头脑,下面我来和大家交流一下这个问题。
虚化的产生:
1、大光圈
是的,如果我们用光圈较大的镜头来拍摄,那么会出现虚化的效果,因为较大光圈拍摄,会让景深变的很浅,也就是说清晰的范围比较窄,其它范围比较模糊。所以说,用大光圈拍摄是背景虚化的第一要素。
2、长焦拍摄
长玩摄影的人都知道,长焦有压缩景深的作用,也就是说长焦拍摄会把纵深的景致进行压缩,这种压缩产生的效果就是焦内清晰,焦外比较柔和虚化,所以如果有可能,用长焦段拍摄人像时,会产生柔美的虚化效果。
3、拍摄距离
这也是一个产生虚化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更近距离拍摄的话,那么焦点之外的地方会比较失焦严重,虚化就会更强烈,举个其它的例子,微距拍摄时有时我们用小光圈拍摄,但背景还是会很虚化,主要是因为微距镜头可以更近距离拍摄,这和其它的拍摄是一个道理的。
总结:人像拍摄时背景的虚化,不是单独形成的,实际上是以上三点的共同起作用的,我们在实际拍摄中,三个方面都会共同发挥让背景虚化的作用的。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点看法,欢迎各位朋友共同交流探讨。
剑舞影像,西部摄影人,欢迎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种方法虚化背景。我是小白,学习摄影时间不长,以我目前练习的情况,通常使用以下三种方法,仅供借鉴:
一是使用微距拍摄,即利用手机自带的微距拍摄功能,选择好拍摄主体,通常是比较小、比较细微的东西,如小花小草、小动物小物件等小东西,要清楚地展现其细微之处,按照近点儿再近点儿的摄影要领,对焦拍摄。这一功能对拍摄要求挺高,不仅要有充足的耐心,还要特别稳固,特别手持手机或相机拍摄时,一定不能抖动,否则摄影质量会大打折扣。
二是长焦拍摄,即将较远或较小的拍摄主体拉近 放大,反复聚焦,确保主体突出清晰,这样也可达到突出主体,虚化背景的效果。
三是使用人像拍摄模式,使用简单,对比较单一的拍摄主体,如人物、花朵等,效果较好。但这一功能是固定设定,不能调节远近,必须自我掌握适度距离。
我是初学者,目前技能掌握不全,只能分享这些,希望得到大家的进一步指点,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个好问题。很多初学者,最想学的就是四个字:“刀锐奶化”!野马哥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认为这才是摄影!
虽然随着摄影学习的深入,渐渐了解到背景虚化不是所有场景都该同样处理的,但象这种主体清晰而背景虚化一片的照片,还是让人赏心悦目,特别是人像片,为什么人像摄影师都喜欢用大光圈定焦镜头,也是这个道理。
所谓的背景虚化,也就是将景深控制在合理范围,让主体落在景深内部,而前景与背景虚化,从而最大化突出主体。同时当位于一个杂乱背景的时候,虚化背景会减少视线的分散。
要实现这样的效果,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控制景深,使景深较小;二,注意主体或者是大部分主体不要置于景深之外。以下我们细细说明一下。
一、小景深的获得
从上面这张图,我们大概能够了解景深的定义。也就是照片中,分布在对焦点前后的一个范围,在此范围里的景物都能清晰成像。要注意的是前景深在焦点的前三分一处,后景深在焦点后三分之二处。
景深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镜头焦距、光圈大小、镜头与对焦点(主体)的距离及主体与背景的距。
1、镜头焦距对景深的影响
镜头焦距越长,则取得的景深越小。这也是为什么象200 f2.0 也就是俗称的220被称为空气切割机的原因。象佳能的EF 70-200 2.8L,其200端是人像摄影师最常用的一端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越长的焦距,对手持的要求越高,为了确保安全快门,最好使用防抖镜头,或者提高ISO,或者使用三脚架吧!
2、光圈大小对景深的影响
光圈越大,则景深越浅。很多人,包括野马哥自己,比较喜欢光圈优先的拍摄模式。因为光圈是决定景深的重要因素。还是说到人像摄影师,他们喜欢用大光定来拍人像,所谓大光定就是指大光圈定焦镜头。光圈越大,景深越浅,但并不是越大越好。绝大多数镜头的最佳画质,是在最大光圈缩小一至二级左右。
3、镜头与焦点的距离
镜头越靠近被摄物体,得到的景深就越浅。玩过微距的朋友都知道,由于要得到大的放大倍率,镜头要比较靠近被摄物,那么得到的景深就会很小,此时就不得不用较小的光圈来保证足够的景深。所以,我们想让前景虚化,那么镜头要非常的靠近前景,焦点对准主体,这样的前景就会非常的虚幻好看了。
4、主体与背景的距离要足够大
前面我们说了,景深是一个分布在焦点前后的一个区间。大约是在焦点之前三分一,焦点之后三分二。而如果背景与主体靠的太近,且都落在这个区间内,则背景无法虚化。
二、预测景深的方法
索尼微单已经能够在取景器里模拟景深,直接能看到效果。那其他相机的话,则需要通过下面两种方法来查看景深:
1、通过镜头的景深标尺
高级一些的镜头会有景深刻度,通过这个刻度可以粗略的知道景深的范围。
2、按下景深预观按钮
这是一种最直接的方法,原理是按下按钮后,镜头的光圈会收到设定的值。此时可以在取景器看到景深情况。
有经验的摄影师,通过自己的镜头和参数就能在脑中有一个印象,加上拍后回放确认,就八九不离十了。
三、关于景深的一些注意事项
1、避免主体置于景深之外
初学者常常希望得到更小的景深,有时会忽略了主体整体已经超出了景深的范围,比如人像摄影时,经常出现景深过浅,一只眼睛对焦准确,而另一只眼睛失焦。如果是追求特殊效果还好,但有时这样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