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古代有的地主吃高粱米穿粗布衣?
地主,高粱米,都是为什么古代有的地主吃高粱米穿粗布衣?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地主一词,起源于封建社会。
在古代,地主有大地主和有小地主之分。皇帝是最大的地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子王孙,皇亲国戚,权贵勋臣,寺庙佛院,这些都是大地主,或多或少,都会被赏赐一块封地。或者封王封候。例如,齐王,秦王,万户候,爵爷,千户等官职。封建社会,只有地主拥有土地,他们出租土地,靠剥削农民为生,每一个王朝的灭亡,每一个新王朝的建立,都是一次重新地瓜分土地。不管哪个朝代,农民都是最低层的劳动者。
影视剧中,住着高门大院的,穿着绫罗绸缎的,抱着三妻四妄的,喝着美酒琼浆的,开着钱庄当铺的,骑着高头大马的,逛着茶馆红楼的,有着万亩良田的,出门前呼后拥的,那是大地主[呲牙][呲牙][呲牙]
其实,古代生活中的小地主,也只是多那么几块土地,比农民强一点,仅仅能温饱而已。因为古代农业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低下,土地产量也少,基本上靠天吃饭,遇上瘟疫,水灾,早灾,蝗灾,战争,可能颗粒无收,没有粮食,小地主也收不了租子。
所以,一些地主粗茶淡饭,麻布裹身是正常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谁说地主就不能吃高粱米和穿粗布衣了?
高粱米是高粱碾去皮层后的颗粒状成品粮。高粱又称红粮、蜀黍,古称蜀秫。主要产区集中在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以及西南地区丘陵山地。即我们所说的杂粮虽然口感上比不上水稻出来的大米香糯,但是在对胃部的好处上看高粱米更胜一筹。当然在老社会里面或许人们还意识不到哪些食物比较营养能吃饱就不错了。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这么一句话,南有四川刘文彩,北有山东牟二黑”。
牟氏家族来自湖北公安,原家贫族弱,后发奋由族中子弟读取功名,在康熙初年成为栖霞县四大家族之一。牟二黑父亲虽也读书不是很聪明虽勤奋不足以发家。后来清政府对东北粮食解禁开始外放时,他有个远房兄长在京做官提前知道这个消息,就前往辽东贩运卖粮食,并趁灾荒借贷换地,开始发家。
家里的土地开始扩大,直至几千亩都是牟氏庄园下的,牟氏庄园从此开始走向了发展兴盛的道路。牟氏的发迹人牟二黑,从名字看我们就知道出身并不是富裕家庭。二黑虽聪明绝顶却不喜考取功名,专于农活,精于理财,在嘉庆十年(1806)便提出“人不患无财,患不善用其财”的主张,善于利用天灾人祸廉价收购土地,如道光十五、十六年,栖霞大风灾,庄稼皆毁,他从东北贩来一船高粱,便从饥民手里换得大量田地。另外在太平天国捻军转战山东时也购置了大量的田产。至牟二黑去世时,其土地和山峦已发展至四万亩。
牟二黑对家族的发展经营也很有一套,制约子孙,严守祖训,读书耕作,生活勤俭。每人的月供也设置了门槛不给多花钱,家里还设置账房。这种靠勤劳节俭发家的地主呢会时常记得自己苦的时候,即使富裕了也不会奢靡。当然富不过三,牟氏家族也会走向没落的那天,因为子孙忘记了父辈们的辛苦,且当时牟氏受到了军阀的剥削。
和牟氏不一样的是刘文彩靠的是自己在政界的地位,刘文彩的成功靠的还是军阀兄弟刘文辉。刘文彩先后被委任为四川烟酒公司宜宾分局局长、叙南船捐局长、川南护商处长、川南禁烟查缉总处长、川南捐税总局总办、叙南清乡中将司令等职。兄弟俩一个抓关系,一个抓生意,配合得得心应手。这种模式的运营直至今日也是喜闻乐见的。
从图片看出刘氏家族的不凡气质,这发型放现在也是很潮啊!
因此地主也有分类,如果出生贫苦,就一直会记得当初自己风餐露宿的日子。当然我觉得在当时的背景里能有高粱米吃就很不错了。至于粗布衣服也有可能是个人喜好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地主也有三六九等
大都市周边的地主相对有钱,因为经历发达,各项政策都能照顾到
小地方的地主,本身农作物就少,经济不发达,加上自然条件恶劣,有时候收成不好,所以也不是特别富有,但是跟普通老百姓比,那还是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的地主也是分很多等级的,并没有大家想象的衣食无忧,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甚至连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不如。
一、最高等级的地主贝勒王爷
甭管是明朝的时候还是清朝的时候,我们都能够见到皇帝的兄弟,皇帝的孩子,皇帝孩子的兄弟,他们能够衣食无忧,并且拥有大片土地。
如果说是这些人拥有土地,那么当地官员不敢为难他们,巴结他们还来不及呢,毕竟他们属于皇家一脉,一旦得罪了其中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引发朝廷的反扑。
这些地主他们的日子过得非常惬意,一般是怎么舒服怎么来,而且一辈子衣食无忧,哪怕到死的时候也不会受多大苦遭大罪。
上一篇:杏树苗优良品种有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