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一生命运多舛的萧红,在小说创作中体现出了怎样的生命观?
生命,她的,生命力一生命运多舛的萧红,在小说创作中体现出了怎样的生命观?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生命运多舛的萧红,在小说创作中体现出了怎样的生命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萧红的一生是不幸的,她命运多劫,又始终被人生诸多解不开的问题所缠绕。她经常陷于痛苦、孤独、寂寞、迷惘中不能自拔,她曾呼喊着:
“痛苦的人生啊!服毒的人生啊!……什么能救了我呀!上帝!什么能救了我呀!”
她把这些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把她对生命的种种困惑,用文学创作以感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综合而论,她小说中体现出来的生命观,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对人本身的关注;
2、对生命异化的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反思;
3、对“人的精神”的呼唤;
4、呼唤被压抑的原始生命力,摆脱轮回,自我超越;
5、对完美生命形态的追求。
我将从以上5个方面出发,结合她的具体作品回答问题。
01 对人本身的关注
人应该是怎样的?人应该像人,应该有与动物相区别的独具尊严意义的形象,这是萧红作品的生命观中最基本的观点。她的作品中从“人应该怎样”的问题上入手,从各个角度对人类失去尊严后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描述。
她在《生死场》中,无情地鞭笞人的动物相。她尖锐地指出在乡村生活的人们是一群“永久不晓得,永久体验不到灵魂”,并未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和动物一样处于完全自然的生命状态中的人。
她描写麻面婆是“眼睛大得那样可怕,比起牛的眼睛来更大。而且脸上也有不定的花纹”,她取柴做饭是“母熊带着草类进洞”,她说话是“就像让猪说话一样,也许她喉咙组织法和猪相同,她总是发着猪声”。
麻面婆不仅在外表上不像人样,她的生活也脏污得和猪一样,洗衣服不知换水,只是一件件地“浸进泥浆去”,她没有任何卫生的概念,她烧饭,她的手从来没有用清水洗过。麻面婆的丈夫二里半亦是如此,他喝水“像是马在喝”,唤羊“像是一条牛”在叫。
《生死场》的主要人物——老王婆,其形象更是可怕。“在星光下,她的脸绿了些,眼睛发青,她的眼镜是大的圆形”,讲话讲到兴奋的语句,便“发着嘎而没有曲折的直声,像一只可怕的“猫头鹰”,又像一个兴奋的“幽灵”。
这样的一群人,我们很难想象他们会有人的灵魂,事实也的确如此。他们迫切需要人的意识的觉醒。
人应该怎样?人应该心中有爱。“爱”的意识觉醒,是人的意识觉醒的前提。呼唤“爱”的意识的觉醒,是萧红作品生命观的表现之一。她说:
“失掉了爱的心板,/相同失掉了星子的五空。”
从这首小诗中,萧红认为没有爱的心是阴暗而冷酷的;没有爱的灵魂是卑鄙的灵魂;“爱”这种高尚的感情把人与动物直接区分开来,没有爱,人便失去了人性的光辉。人类某些残忍行径,是心中无爱的恶果。这在萧红作品中都有充分的揭示。
从《生死场》中能最直接地看到这种现实,王婆亲手摔死自己的孩子,她却说:
“……一个孩子三岁了,我把她摔死了。要小孩子我会成了个废物。”
看着孩子的血在草上流淌,注视着孩子慢慢地死去,她却只是觉得“和一条小狗给车轮压死一样”,她认为“孩子死,不算一回事”。她的心中没有丧子的悲痛,面对孩子的死,她心静如水;成业只因为心中恼怒,便摔死了女儿,这正是由于人们心中没有母爱、父爱的结果。
人们心中无爱,导致无爱的婚姻。女人沦为男人的泄欲工具,人类的性行为是本能的驱使而不是爱的表现。所以女人即使有了身孕,也逃脱不了男人的“仍被本能不停的要求着的情欲的发泄。
在她笔下,婚姻成了女人一切不幸的开始,即使是像《生死场》中的月英那样“打鱼村最美丽的女人”,也难逃惨死的厄运。女人由于已沦为泄欲和繁衍的工具,而失去了应得的重视,生产——这女人在履行繁衍人类的神圣使命的时刻,成了“刑罚的日子”,萧红写道:
“说什么爱情!说什么受难者共同走尽患难的路程!都成了昨夜的梦,昨夜的明灯。”
这连萧红也逃脱不了的不幸,不正说明了无爱的婚姻是普遍存在的吗?那么“爱”的意识的觉醒,就是人们共同的需要。人的价值也依凭着“爱”才能得以显现。
心中无爱,还导致人与人之间没有友爱、关怀,没有对不幸的同情。人们生活在一个无爱的世界中,在作品中无论是《生死场》中的金枝、《呼兰河传》的有二伯以及《家族以外的人》、《手》中的王亚明,还是《马伯乐》里的马伯乐,他们的周围都充满着仇恨、自私、嫉妒,充满着欺骗和暴力。
金枝在给人缝被时惨遭强奸;有二伯无家可归;王亚明在同学们的惜厌中离开学校;马伯乐在战乱中抛妻弃子独自奔逃。在这非人的世界中,生命遭到了最无理的忽视。
02 对生命异化的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反思
在历史的推演中,人类从未挡住私欲的诱惑,金钱、物质财富仍然上升到了至尊的地位,人们在其驱使和奴役下生命发生了可悲的异化。
在《生死场》中,二里半心中只有他的老山羊,老羊一走失,他简直就如丧考蚍;尽管是在隆冬的山坡上,平儿仍被母亲强迫脱下父亲的靴子,光着脚回家以致冻伤了脚;王婆在田间劳动时不小心摔死了三岁的孩子,可是当她看见跟前的麦田时,她心里又立刻平静下来。
在《呼兰河传》中,胡家团圆媳妇的婆婆竟认为“养鸡可比养小孩子更娇贵”,因此她无比细心地照料她的小鸡,却把儿子“扔在旁边他自己长大”。她像一个卫道士一样维护着物质财富:
儿子踏死了一个小鸡仔,她打了儿子三天三夜,直到把儿子打出一场病来,“半夜三更的,睡好好的说哭就哭”。
她也不看重自己的生命,她的手被豆秧剌坏了,肿胀得很厉害,儿子要给她买红花来,她用烟袋锅子把儿子的头打出一个大包。
凡此种种,都是由于过分注重生存物质而忽视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似乎一切都可以因钱而改变,生命也因此失去了价值。正如萧红写的:
“农家无论是菜棵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过人的价值”。“虽然就是一个恶鬼,有了钱大概怕也不怎样恶了。”
《生死场》话剧剧照
萧红还对另一种生命异化现象——观念的扭曲给以关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儒家思想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左右人们的观念。对儒家伦理道德的盲目追随,使人们的思想失去了自主。这种异化的最可怕的后果是导致:
打着光明的幌子,干着罪恶的勾当。
《呼兰河传》中那个黑乎乎、笑呵呵、健康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惨死,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事实。她的婆婆就是在“媳妇不打不中用”的冠冕堂皇的观念支配下,将年轻健康的生命一点点地戕害了。
上一篇:小孩睡觉总是磨牙是什么问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