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多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庭也有问题,你怎么看?
孩子,家庭,父母大多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庭也有问题,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大多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庭也有问题,我比较同意这个观点。
有的朋友说了,我家两个孩子,一个勤学好问,即使不太聪明也学习好,另一个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好好学,所以主要看个人不在乎家庭,这个情况不属于题主讨论的内容。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太多太多,个人、家庭、社会等等,同一个环境下,成绩有差异,这就是天赋和努力的问题。
其实留心观察一下,很多学习不错,懂礼节有家教的孩子,他的家庭氛围一定是温馨和谐,父母关系融洽,家庭成员之间说话也是温柔、充满关爱的,家庭整个都是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的,这和父母学历高不高没关系,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有安全感幸福感,所以能静下心来踏实学习。
反观有的家庭天天争吵不休,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不是夫妻双方不和,就是某一方和孩子关系生硬,辅导个学习吧,弄的鸡飞狗跳、鬼哭狼嚎……孩子学习能好的概率大打折扣啊,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要不为什么,高中的老师开家长会首先要强调:为了孩子的前途,请家长们做到,高中三年不准离婚,装也要装到高考完,老师们带了一届又一届学生,深知一个家庭对孩子学业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觉得:大多数成绩差的孩子,家庭总有这个那个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拒绝特例来反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我觉得无法回答,因为你没有给家庭有问题一个概念界定,我觉得你把家庭有问题改成家庭教育有问题更合适。
孩子成绩差无非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孩子天资不够。也就是说孩子本身存在智力问题,这个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原因。而这个跟家庭基本上是没有关系的。
第二,孩子的价值观不正确,缺乏对学习正确的认知。这个原因跟家庭关系最为密切,孩子的父母本身价值观不正确,言传身教中,孩子对学习失去了欲望。
第三,学不得法。这个原因跟家庭有一定的关系,可能家长本身在学习指导方面能力不够,教育方式不是简单粗暴就是溺爱无度。造成孩子在学习中倍感压抑和枯燥,从而导致成绩不理想。
第四,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个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几乎处于同等地位,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家庭和学校的引导,比如家长经常给孩子讲历史故事,可能孩子对历史就感兴趣,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孩子对未知的欲望就是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和欲望孩子的学习根本不用担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父母直系亲属对孩子的影响多于学校。
一个学生一年大概有200天在学校(排除假期补课),剩余时间都是依托家庭环境学习。而个体学习素质是从小发展的习惯,主要受父母行为的引导。学生对学习的态度,面对困难时的心态,都是从小在父母潜移默化影响中逐渐成型的。所以学习成绩与家庭环境的关联是比较直接的。
有父母可能质疑:怎么有的父母不怎么管孩子,人家学习还那么好?这个疑问好解释,管得时间少,不代表方法不好。管教时间多,每天盯着写作业,不等于方法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内驱力发现;二是学习方法;三是自律和执行力。
内驱力发现里面就包括家庭教育,一个孩子的内驱力发现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而不是通过给予物质奖励那么简单,还包括家长自身的学习习惯,结交的朋友圈子,给推荐(潜移默化不可强逼哈)的榜样,合理引导孩子职业生涯规划等等。
家长的陪伴,需要家长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学习在各个年龄段读懂孩子,知悉孩子情绪的变化,如何与孩子沟通,孩子成长过程中如何陪伴其渡过“叛逆期”,如何在小时候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学习习惯和执行力,到了中学如何与孩子探讨学习方法的选择,自己的阶段性成长目标,成绩出现起伏如何合理给予安慰或支持……
作为家长不能把教育孩子完全寄托于学校和老师,自己不负责依靠老师或课外辅导班讲孩子培养成为优等生的想法不切实际,自己过激的情绪施加是不可能换回孩子真正的成长,起到的只会是负面作用。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赞同!
‖孩子其实就是家庭的复印件,家庭是原件!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呆在一起的时间很长!很多孩子的毛病其实都是搬照父母的而来!比如:父母下班回来把家当成休息的港湾,回到家,随意散漫,很辛苦我们都能够理解,但无形之中言传身教给了孩子,也造成了孩子的这种情况,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带到学习上!造成学习成绩差,单方面去纠正很难!往往学习和生活是一起的,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学习。俩者缺一不可。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如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