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类语言各不相通,那历史上第一个翻译是如何做到的呢?
语言,金田一,库页岛人类语言各不相通,那历史上第一个翻译是如何做到的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首先,在古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人一直存在着相互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长期的,所以在语言上基本是不存在太大的障碍的。所以,在相邻的地域之间,居民之间的交流是比较顺畅的。
如果是去偏远一点的地方或者是遥远的地方,往往人们会带上几个翻译,也就是说可以同过几次的翻译过程来进行交流,虽然开始会有些麻烦,但如果是长期的交流,那么在这之间也就会出现可以直接进行翻译的人员了。
那如果再极端一些,把一个人突然放到一个陌生的语言环境中,虽然开始无法交流。但是通过简单的手语也是可以进行一些简单交流的。
那么在简单交流的基础之上,只要时间足够的话,慢慢的就可以学会对方的预言了。毕竟人类是同一个种族,在思维模式上没有太大的差异,很多的手语和思考方式都是共同的,所以在一定的长期交流后,相互掌握对方的语言并非难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这个问题?给我的感觉是在构思一部科幻小说。谈不上科学我只能幻想试答一下,不妥之处请见谅。从人类起源开始的400多万年以来,人类繁衍后代为生存而不断迁徙。如想象在某一天,A部落里有人(把这个人简称为先知吧)发现周围环境里没有能吃的东西了,“头人”(部落里最大的官)知道后讲到:我们出去找吧!由此演变出来很多奇谈异事。A部落历经磨难走出很远,终于找到了可食之物,而且环境很安全就定居下来了。没想到好景不长,B部落也找到这里来了,经过一番打斗,A部落战胜了B部落(地盘是属于A部落是正义之战)A部落“头人”很宽宏大量,同意彼此保持安全距离,可与B部落友好相处。但相互交流语言不通可是大问题,这时“先知”发挥了作用,就是用实物来表达说话。比方说:石头、河水、大树等等,以发音确定了语言,形成了听得懂、搞得清、说得准的一套语句方式,后来这套语句走到哪里就传播到哪里,会的人就成了“所谓的”翻译。在此之后“所谓的”翻译就此诞生了。再到后来的后来“翻译”成了职业,直到今天还在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个翻译可能是这么出现的:
浪漫版:看见你的第一眼,我就看不见世界了,因为你已经成为了我的世界。所以,即使无法用语言交流,我还是能够感知你的一切,后来……我们的孩子降生了,她是个可爱的天使,每天跟妈妈说完又跟爸爸说,她就是我们的爱情翻译。
务实版:你有丝绸瓷器茶叶,我有毛皮药草骏马,还有什么理由阻止我们的交流?肢体语言太好用了,看,生意不是成了嘛!多年之后,我成为了商贸活动的第一翻译。
所以说,翻译就是应需出现的,可能始于爱情,也可能始于生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僧格林沁带领蒙古骑兵,在八里桥跟英法联军展开了激战。僧格林沁用古老的蒙古骑兵战法,围捕打猎的战法。他们对付不了英法联军。几乎全军覆没。
这时候他们双方在用“战争”的语言在说话。
北美印第安各个部落在遭遇欧洲殖民者时,往往溃不成军。不但被传染了“天花(smallpox)”,部落的男女还染上了酒瘾。丧失了土地和尊严。
在历史的洪流面前,“语言”不一定就是声音和文字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类种族的不通,人们语言之间也会产生沟通障碍,但是那些语言不通又是怎样翻译的?
第一,要明白人类来说眼睛才是吸收外界信息最主要的途径,大约占信息量的60%以上,所以最开始的不通种族的人会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然后,再慢慢积累起来,相同的动作表达相同的意思的话,就把两种文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这是翻译。
第二,靠实物进行翻译,就是两个不通种族的人,拿到一个相同的物品,说出他们的名字,然后将两种文字拼凑在一起,就是最早的实物翻译。当积累的多了,也就形成连贯性的翻译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相信人类的知慧吗?相信!就可以了。
上一篇:天美削弱后羿引争议,大批玩家不满:如梦令请退款,怎么回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