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做错了事,老是不改,要不要打,为什么?
孩子,自己的,父母孩子做错了事,老是不改,要不要打,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不太赞同因为这种情况下打孩子的。其实对于睡觉问题,我们可以有很多种解决办法。比如:提前和孩子约定好睡觉时间;在快到时间时调节室内灯光,关掉部分灯;放点轻音乐有助于睡眠;关灯后给孩子讲点故事等。无论哪种方式,都比打孩子强太多了。
跟你说多少遍了,自己的房间要收拾干净、整洁
一般到了6岁,孩子们会和大人分房间睡。开始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间以后,那就真的是各种放纵自我了。玩具、书、文具,衣服真是有多乱就丢多乱。虽然大人每天都会帮他收拾。但是他依然总是一会找不到书了,一会找不到衣服了。其实只要他每次拿完之后放回原处,就不会发生找不到的情况。可是每次用完放回原处,这个事情对孩子来说,好像真的很难做到。
面对又一次找不到东西大喊大叫的孩子,我真的很想揍他一顿,让他记住物品存放整齐是多么的重要。但是揍完之后,他还是记不住衣服应该挂到柜子的上层,袜子都在柜子中间的抽屉里,学习用品都放在书桌上。如果都找不到,一定是丢在床上了。揍他,只能解决一个问题,以后找不到东西,他不敢问我了。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小结论: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反复培养的过程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生活技能也是渐渐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关注点不同,对生活习惯掌握的优先级也不同。比如吃饭需要喂、不愿意自己穿衣服、乱扔东西、撕书、喜欢躺地上等等。这些事情都会有相应的方法可以解决,也没有哪个孩子长成大人也还保留这些习惯的。所以家长们不用着急,不用焦虑,顺其自然,通过自己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的提醒和说明,孩子的习惯是能够改善的。
品德恶习发现一次打一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以上,且低龄化趋势明显,犯罪率急剧上升。这其中,不乏“北大学子弑母案”、“13岁孩童抢劫案”等等。小偷小摸、抢劫杀人、绑架勒索、吸毒贩毒。这些事情孩子不是生来就会的,在发展到事情无法挽回前,一定有很多次机会可以制止孩子继续恶化下去。
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偷心。有时候孩子就是因为感觉好玩,有趣,恶作剧,尝试一些新鲜的事情。对于有些事情,能够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长期会有什么影响,他们并不完全知道。为此,大人需要更加关注他们,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制定行为标准。对于逾越雷池的事情,发现一次打一次,打疼了,让他能够深深的记住。
结论:对于孩子做错了事情,要分清楚是什么类型的事情。只是学习和生活习惯,那没关系,我们允许孩子犯错,给他们尝试和探索的机会。但我们同时也要设置底线,只要是超越底线的事情,一定照打不误。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底线,那最简单的,法,就是底线。偷东西、打架斗殴、欺负女同学、欺负老师、故意损坏公共财物等,这些问题,发现一次,就打一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对于五岁之前的孩子,如果性格上没有大的缺陷,可以打。只能打手心或者屁股。效果比较好。
2/打,要先建立规则,讲规矩而且要把规矩编成短语让孩子熟悉,比方说不能乱画,画画只能在画板。
3/孩子违反的时候,告诉他为啥要打,打的时候不能带有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4/打孩子要用尺子,或者板子,不能用手,让孩子对物体有害怕之心,而不是对人产生恐惧。
5/打完以后还要给孩子一些安慰,告诉他以后违反还会打,晚上睡觉前再提起这件事,让他有深刻记忆。
6/到了六岁要上学了,就要慢慢减少打的次数了,逐渐不能打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知”就是棍棒教育的罪魁祸首
当我们无法正确认识孩子,无法正确对待错误时,就会在“打”与“不打”和“怎么打”之间犹豫不决,徘徊不定!
“儿童哲学启蒙”想先问题主一个问题——
假设你因为经常晚睡早起,常常上班迟到,结果月月被扣全勤奖。家里人也常常提醒你,但你老是在这件事情上犯错误,请问回到家里孩子该不该打你???
你可能会说——嗨,我可是大人啊!
那就更应该揍一顿啊!因为你都是大人了,怎么还……!?
结果,你被暴揍一顿。当然,这期间和之后你的心情只有你自己知道!
可是,当你因为这样的事情很沮丧的回到家里,孩子却给你端来一杯热茶,并且搂着你的脖子对你说:“爸爸,谁都会犯错误,但我相信你一定能做的更好,因为你是我的爸爸。”
听到这样的鼓舞,你热泪盈眶,于是给自己定足了闹铃,第二天一大早就起来了。
接着,孩子看见了你的变化,对你说“我就知道爸爸会做得更好。”你备受鼓舞,暗自下定决心要与孩子一起进步。
……。
上面这个故事所反映的两种处理方式,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但问题是为什么同样面对“错误”,孩子和我们的处理方式会大相径庭呢?
这是因为——
孩子看重的是情感,而非错误,并且无条件的相信你,主动为你解忧,围着你转;
我们看中的是错误,忽视的是情感,并且只相信自己的说教,而不相信孩子,期望孩子围着自己的意志转。
事实上,犯错是常有之事,更何况没有对错误的认识,不犯错,人就不会前进。
但相比与孩子,经常犯错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成年人,而且一错再错。
所以,成年父母因为“认知错误”,无法正确认识孩子,无法正确看待“错误”,盲目坚持错误的观念,最终南辕北辙,错上加错,铸成大错。
但可悲的是,孩子并不懂这些,还天真地一味爹妈“都是为了我好”,忍辱负重且无力反抗地烙下了心灵的创痕。
毫无疑问,“无知”就是棍棒教育的罪魁祸首。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陷入“打骂教育”的泥潭,并且循环往复变本加厉,结果把事情越弄越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