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杜绝手机游戏对学生的伤害?
孩子,游戏,手机怎样杜绝手机游戏对学生的伤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民盟北京市委连续六年对北京市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情况的调研表明,“部分青少年把网络当作躲避负担和压力的精神’防空洞’换上网络成隐综合证. 有专家指出,网络成瘾综合症正在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头号杀手。“上网成瘾的青少年,社会功能极度缺失。”从事网络成瘾治疗的北京军区总医院陶然主任担忧地说:“更可怕的是一旦他们道德失范、人格扭曲,很可能走上恶性犯罪道路,对社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隐患。”“戒除网瘾专家”陶宏开教授透露的数据更让人触目惊心:“北京青少年网络犯罪率惊人,90%的青少年犯罪与上网成瘾有关。”
当然,有部分游戏本身对学习是有益处的。比如,带有一点历史(甚至戏说)的游戏,其实可以让孩子对历史产生一定兴趣,城镇和城镇之间的走动也可以让孩子对地理有些看法(比如余杭,渝州等)以我自己为例,之前对所有科目就是很呆蠢的,但是玩过某游戏之后,突然有种‘好有趣,怎么可以这么有才华!’就对某个科目产生很大的兴趣,进而开始阅读对应的书籍,可惜茅塞顿开得太迟,当我感到有兴趣的时候,历史,地理科目已经不用考试了,心塞。比如,有些游戏的出现,能够让孩子对某些东西报以更容易理解,这就不一定是电脑游戏,可能是成语接龙之类,(因为和题目不符就不展开,明明很多不插电的游戏都很有趣,花牌的存在也是为了记忆诗词不是吗?)
有专家指出,网络成瘾综合症正在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头号杀手。“上网成瘾的青少年,社会功能极度缺失。”从事网络成瘾治疗的北京军区总医院陶然主任担忧地说:“更可怕的是一旦他们道德失范、人格扭曲,很可能走上恶性犯罪道路,对社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隐患。”“戒除网瘾专家”陶宏开教授透露的数据更让人触目惊心:“北京青少年网络犯罪率惊人,90%的青少年犯罪与上网成瘾有关。”
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极少数的中学生以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高一年级学生的上网率高达90%,其中有20%z左右的中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常客。超过50%的中学生每月上网的总时间在10小时之内,而5%的“网虫”则超过了30小时。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5%的中学生表示平时每天的课余时间都能够上网,20%左右的中学生上网时间并不固定;30%的中学生能自我束缚在每次1小时内,15%的中学生每次要在网上滞留3小时以上,10%的中学生则不固定。
网络是个聚宝盆,也是个大染缸,各种色情、暴力、反动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备基本的是非断定力。调查显示85%的中学生认同“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10%的中学生则不赞成这种见解。对于接触不良信息的问题,中学生们要求客观看待,不要把他们“一棍子打倒”。他们说:“请信任我们还是有断定力和自制力的。。。。。。”作为家长跟老师,应该说:请让行动让我们相信你们的断定力和自制力。。。。。。
啰嗦几句:现在不管哪个阶段的人群对于手机的使用频率比游戏的次数也没得低,手游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于健康有意义的手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游戏用来放松,该学习好好学习,劳逸结合,不仅记忆力好,成绩也容易提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的学生玩手机游戏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多数学生都玩过游戏。一到课间,不论男生女生,谈游戏而兴奋的学生大有人在。”我市某初中教师说,学生一般是在放学之后或者晚上睡觉前玩游戏,很显然,睡眠和成绩都会受影响。
然而,除了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外,更让家长和老师们担心的是藏在虚拟世界里的种种诱惑和风险。一些游戏为了吸引人气,增加流量,有意添加一些暴力、情色等内容;一些游戏人物衣着暴露,人物身材设定成人化;一些游戏过分戏说、虚构历史等。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初中生,据他们反映,周围的同学都在玩游戏,如果自己不玩,同学朋友之间就没有“共同语言”。游戏也是“成就感”的一大来源:谁的段位高,谁的游戏打得好,不仅是游戏中的主角,现实生活中也是被羡慕的角色。
据《2017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83亿人,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而移动游戏的份额继续增加,已经过半。其中,青少年是游戏用户主力群体之一。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放下手机游戏,避免游戏成瘾呢?
我市恒昌中学教师刘雪峰认为,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手机逐渐走进了学生的生活,甚至走进了校园和课堂。对于部分学生来讲,手机不再只是通讯、学习的工具,而是游戏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随着学生课上课下频繁使用手机,对学生的免疫功能,听力系统,记忆力以及睡眠等方面带来很大影响,导致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学生成绩直线下滑。手机的长期使用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导致了学生对亲情、友情、人情的忽视与疏忽、冷漠、无担当、缺乏责任感,成为校园凸显问题。
为此,刘老师认为,手机已成为影响校园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我们老师、家长携起手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起绿色通道。如今,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都对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发出了“禁令”,可孩子回家后,一些家长监管不到位,孩子在完成作业之余,又拿起了手机。因此,刘老师认为,学校和家庭一定要携起手来,统一思想,才能有效杜绝手机游戏对孩子带来的危害。
初中生家长张平也认为,孩子玩手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疏于管理,甚至很多家长都在玩手游或是整天捧着手机不放手。“我们虽然能理解孩子想玩手机游戏的心情,但也要明确地告诉孩子手机游戏的危害性,决不能听之任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