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在家学习,家长们应该怎么做?
孩子,家长,老师孩子在家学习,家长们应该怎么做?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自律也是在给孩子机会中慢慢形成的,直到孩子有一天不需要提醒就能按计划做到为止。提醒是对孩子的有效帮助,是孩子从他律到自律的必经之路。恰当而艺术的提醒也是家长们对孩子成长的反思,对教育观念的调整和对教育行为的修正。
提供有力支持,帮助孩子突破自己
1. 贴身支持
很多父母提醒孩子,但孩子往往无动于衷或者情绪激动。
建议家长:一是提醒孩子需要走近孩子,贴身提醒;二是提醒孩子时需要轻声,控制好音量,最好能够抚摸孩子,给孩子以爱和支持,减少孩子因为大声导致的莫名烦躁而带来情绪,推动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
贴身轻声提醒,是对孩子的尊重,也给孩子一定“压力”——这事到必须要做的时候了,即使孩子不愿意停下手中的玩具,在父母贴身提醒下,也会感到力量,从而遵从提醒与指导;另外,因为是轻声,孩子不容易产生对抗情绪,不会因为外在压力而“找茬”。
2. 不离不弃
贴身提醒还需要父母做到“不离不弃”,即父母不要提醒后即刻离开,把挑战惰性的压力留给孩子一个人去面对。挑战自己是困难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帮助,提醒过孩子的父母不要急着离开,即使孩子用手推,催你离开,还是需要等孩子有下一步的动作,等孩子动起来,父母离开不迟。
提醒过孩子后父母转身做其它事,一会儿发现孩子还是原地未动,这就是无效的提醒和帮助。
如果孩子用手推父母,让父母离开,可以给他两分钟酝酿,也可以根据前面的建议“规划好提醒时间”,如果时间到了,孩子还是没有动作,就不可以再离开,而用站在孩子身旁“不离不弃”在旁静静地等待,向孩子传递对要求的坚持,帮助孩子在心理上挑战自己,从而让孩子获得突破的成功体验。
3. 有力帮助
低年段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严重任性的现象,即使父母在身边提醒等待,他也无动于衷,甚至“耍赖皮”。
建议家长提醒甚至“警告”,留出一定的时间后,要用行动让孩子动起来,不让孩子被自己的任性打败,否则孩子在日后将无力挑战自己,突破自己。
因为问题的长期积累,不少孩子有“十八般武艺”让家长放弃屈服,而且这些方法都曾奏效过。很多家长会被吓住,担心会不会因为把握不好分寸,而对孩子造成伤害。其实,家长们只要把握好几个基本原则就能判断该不该坚持了。
4.无害坚持五原则
1. 你目前坚持的要求是和孩子事先约定的,不是临时起意,也不是为了施展父母权威;
2. 不在大庭广众之下,而是在你和孩子之间;
3. 孩子曾经用同样的方法,你没能坚持,失败了,直至他屡试不爽;
4. 一开始你就是以礼相待,贴身,轻声,而不是大呼小叫地刺激他;
5. 你一直坚持以尊重的方式帮助他,不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讽刺挖苦打击他。
在判断要不要坚持有力地帮助孩子时,家长需要不断对照上述“无害坚持五原则”,如此就能安全且有效地帮助孩子获得突破了。
在家学习,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够通过科学的方式,找回您的教育威信,能够给孩子以力量,让孩子在您的协助下不断战胜自己,突破自己,从成功走向成功。
有力量的父母更有威信,有威信的父母更能引领孩子。
允许失败,给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
1. 接纳孩子自我挑战的失败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是一生的课题,在培养孩子自律的过程中,理性的家庭既有充满力量的父母帮助孩子挑战自己,也有温暖的父母接纳孩子的失败。
帮助和接纳不矛盾,帮助让孩子成功进步,接纳让孩子积蓄力量,有勇气和心理能力创造下一次的进步。因此,我们要能够接受孩子自我挑战的失败,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到安全又温暖,进而再次充满挑战自己的信心。
2. 协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
接纳并不意味着放纵,不是为孩子挑战自我失败寻找借口,也不是以所谓的信任生命的觉醒而无谓地等待。接纳是对人成长规律的把握,是对孩子成长趋势的洞悉,是对指导孩子的信心。
每一次孩子挑战自我失败后,都需要和孩子静下心来理性分析失败的原因。如,今早起不了床是因为昨晚睡迟了;今天作业质量不高,是因为总是惦记着打游戏等。那么,我们明天试一试早一点睡觉会不会好一点?下周我们把游戏提前打完,看看作业质量会不会好一些,等等,如此探寻新的解决之道,才是真正意义的理性接纳。
3. 留出自我挑战失败的空间
教育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要有更多的包容心,如果过分高压,虽然可能让孩子少犯错误,但也容易让孩子形成某种紧张压抑甚至如履薄冰的焦虑感。
只要孩子在不断地挑战自己,突破自己,那么就要给孩子留出足够的失败空间,这样孩子才会对战胜自己拥有信心,才会有机会探索自我的成长。
家长们坚持不懈地陪伴、指导、帮助,给孩子自我成长留出一定的空间,将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晓芸,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的经验及看法,具体回答请看视频,谢谢阅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我是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母亲,作为一个过来人有一定经验积累。下面我来回答您的问题,分享我的看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要回答这个问题,要搞清楚一个问题:
您的孩子是低、中、高,哪一个学段?
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将小学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划分为三个学段。每个学段,孩子回家后的学习过程,父母都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应对。
1、低学段:学习习惯养成期,父母最好陪同
这个时期孩子的独立自主性还不够,缺乏自律,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也不懂得如何安排学习时间。尤其是刚上一年级的孩子,由于识字量等问题使得做作业时还需要父母读题或者解释题目。因此这个时期,建议父母坐在孩子旁边陪同学习,起到监督和帮助的作用,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建立起好的学习流程。
上一篇:在第五人格你玩的是怀古,cp是思明(男)这个时候佛系拜访红玫瑰杰克(女)来抱你cp,你会开枪吗?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