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读大二,寒假回来每晚都十二多才睡觉,作为母亲该不该管?
孩子,自己的,父母孩子读大二,寒假回来每晚都十二多才睡觉,作为母亲该不该管?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大学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成熟发展阶段和关键阶段,我们家长更应引导和支持,从孩子的小事开始,与他多交流,多沟通,使他人生更丰盈,更出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您应该管,但不用强管。
作为一名过来人(毕业五年了),我认为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固然重要,但是我觉得熬夜也是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
等毕业了,工作了,就不这样了。我身边99%的同学都改掉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管,但还要靠自觉。不过现在的孩子们,和我们六七十年代的人不一样了。我们那时候,晚上也没个电视电脑的,除了写作业,就只能睡觉了。现在不一样了。有电视、电脑、手机,都能看。再说了,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时候的生活环境和观念也不一样了。所以我认为,要管,但主要靠自律和自觉,他也是成人了,让他自己管好自己,对孩子也是一个机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很多家长都在经历着或者曾经经历过
我姑姑前两天刚和我抱怨过他的读研二的儿子每天晚上都是一点多才睡,她说过一次儿子嘴上答应但是实际上还是不听,依然每晚很晚睡。
姑姑担心儿子的身体,担心儿子的眼睛,担心儿子的免疫力但是她不知道怎么办,直接说儿子根本不听,说多了儿子就会觉得烦有可能还要起冲突,姑姑和我说了这个事情。我给姑姑的建议是不要直接说关于晚睡的问题,也不要说太多次引起争吵。而是主动和儿子聊天互动,了解儿子最近在干什么,是玩游戏还是追剧?抑或是和朋友聊天?不管怎样,要以朋友的角度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然后一起行动,拉近短期信任,这样再和儿子探讨无论是追剧还是打游戏的时间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要伤害了身体,这样孩子反而会更容易接受些。
姑姑最后和儿子打成了一致,每晚十二点之前一定睡觉。俩人反而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希望你和儿子也能有更好的了解和信任,希望你能如愿解决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亲密,也有矛盾和冲突,正如一句非常形象的话所描述的“相爱相杀”,也道出了亲子关系或者家庭关系的酸甜苦辣。面对这种情况,孩子已经成人了,有自己的判断是非的标准,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如果他没有在你面前提到迟睡对自己有多么不好,需要你帮助,最好还是睁只眼闭只眼,偶尔的善意提醒也是可取的,但不要天天,时时唠叨,要不然非但达不到目的,还会把关系弄得很紧张。
这个背后,也许隐藏着一个难是:如何表达爱和关切,如何去爱和关切。学术界对此的讨论似乎也非常多,但最终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无法处理好这个关系,许多父母都陷入矛盾、焦虑、伤心之中,子女似乎也同样。其背后是作为父母,根据自己的想法、观念、喜好、知识来评判孩子的所言所行、所思所想所感,而这个评判却与孩子相去甚远,比如孩子熬夜,他们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又没有因为熬夜死了或者其他什么的,但家长却认为熬夜伤身又伤神,怎么就不能早一点休息呢?再说了,身体和健康是你自己,你不爱惜,痛苦的还不是你自己。父母会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好心当成驴肝肺。要走进一个人的内心,搞清楚他真实的想法、意图和目的,真是太难了。父母和孩子都觉得自己“太南了“,如此南辕北辙,相背而行的关系,似乎很难找到交集。
吊诡的是,你想爱我,关心我,但我不接收你的爱和关心。中国的父母也许是操心孩子最多的父母了,他们无怨无悔地付出,其实有时候也抱怨,后悔。他们想把自己的爱都给予孩子,但适得其反,孩子非但不领情,甚至讨厌父母的所做所为,所言所行。以前一直用”代沟“来表达不同世代人之间的距离,但显得是如此苍白无力。付出不可怕,可怕的是白白付出。没有人甘心自己的努力最终变成水漂,竹篮打水一场空。
很多年前的流行语”理解万岁“,相互理解吧,有缘成为父母孩子,大家都不容易,珍惜这个缘份,珍惜还有人唠叨的机会,彼此宽容、包容、理解、谅解,毕竟,我们应该相信,没有父母不希望孩子过得好的,也没有孩子不希望自己的父母过得好的。既然大家的愿望都是良好,就按照这个愿望去和平相处!
愿天下亲子关系都美满和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青壮年男性喝什么茶比较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