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有意义吗?
孟子,地利,民心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有意义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首先要知道何为“道”,通过对老子《道德经》的深刻理解,我们了解所谓“道”,就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它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总方向!
物有物之道,人有人之道,宇宙也有宇宙之道。道普遍存在于各个时空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滋养万物的运行。
所以得道者总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方式去做事,自然顺风顺水得到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天时地利人和,容易成就事功!而失道者不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恣意妄为必然遭到各方发展力量的对抗和抵触,而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所以很难成功实现目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原意是指在某一领域达到非凡的境界。本句出自《孟子·公孙丑下》,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在孟子看来,一个人的成功主要是要符合道义,只要符合道义,别人就会拥护。这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巨大有指导意义,不过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人文的发展,我们要得到的道除了仁义之外,还有以下几点:
1、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强大,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而人才是科技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这是尊崇科技的道
2、尊重自然规律,人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任何一个靠破坏自然,破坏生态的生产模式都不符合道,虽然能得到短期的好处,但从长远考虑,则破坏大自然平衡,在以后必然会被大自然报复。
总而言之,道是一个宽广的概念,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在看待古文时,不但要看通作者本身的意思,还要以现代实情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得道者,积累“神”级能量也,神能积累多林,化生的各种福报自然强大,称之谓“多助”。反之失道者,损己之徳,也就是白白浪费损耗自己的“神”级能量,能量耗损光了,就没有可以化生福报的东东了,自然而然就败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很有意义。 这句话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功之而不胜。夫环而功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功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气势通畅。
文章善于运用比喻的方法。从文章末端看,孟子虽反对战争,却多次提到战争。这是为了迎合诸侯们的心理打个比方,以便有机会向诸侯们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
文章析理精微,议论恢宏,阐明引申层层深入,逻辑性很强;还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章语气强烈,具有说服力,生动形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步步难行。说的是人办什么事情,顺天意,合情理,符合社会规则,则事昌。反之,不合天道,不得民心,对社会不利,终亡。举例商纣王,生活腐化,不进忠言,劳苦大众生活困难。逆天,违人道,天道,地道,终变周朝。举一反三,世事何不如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顺从道义,善良和乐于助人,自然就会受到人们的爱戴,哪怕即使眼下未能如愿或顺利,但至少从概率上说,愿意和这样的人在一起的永远站多数,自然也就会得道多助~
上一篇:有人说爱情只需两情相悦,婚姻需要柴米油盐,这是本质区别,有道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