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汉代是如何处理疫情的?
瘟疫,东汉,后汉书汉代是如何处理疫情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汉代处理疫情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隔离。隔离是在古代瘟疫发生后做的第一要务,地方官一般都会先安排隔离“孤立”疫情发生地,再向中央汇报。
2.组织医生。地方官汇报完后,或等中央排遣医生到疫情发生地行医治病,比如张仲景、华佗之类的都是因为“疫情”而成为天下闻名的神医。
3.开仓放粮。疫情发生后很多时候不管地方还是中央都会感觉无能为力,只有这件事能帮上忙,那就是开仓放粮,比如后汉书有描写:遇时疾疫,谷贵人饥”现象,“尚开仓禀给,营救疾者”。
4.免瑶赋。这个和开仓放粮一样的,很多时候还是一起执行的中央政策。比如汉书有记载汉宣帝元康二年夏五月,诏曰:“今天下颇被疾疫之灾,朕甚愍之。其令郡国被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
基本上就是这些措施,那个时候对“农业”的重视,人口的流动比较小,所以一个地方有疫情很少会变成全国性的疫情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官员下乡,问诊施药。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汉和帝词条时期的洛阳瘟疫,朝廷就谕遣城门校尉(帝都的门卫队长,职责极其重要)曹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桓帝元嘉时期的瘟疫,朝廷派了光禄大夫将“医药案行”开设药棚,给百姓提供药方药品;灵帝建宁时期的大瘟疫,朝廷派了“中谒者巡行致医药”等等。
其次,赈济灾民、安抚民心、安葬死者。前文所说,瘟疫常发生在自然灾害之后,饿的不行了,百姓为了活命只能造反。帝国政府为了防止百姓铤而走险,所以往往会免费给灾区提供基本生活用品。如《后汉书》中,桓帝时期“民有不能自赈及流移者,禀谷如科”;汉献帝时期对瘟疫之后的鳏寡孤独者,政府可以给他“廪食终身”的特权。
最后,减免灾区百姓赋税。永建时期瘟疫,朝廷就决定“疫疠水潦,令人半输今年田租”;延熹时期遇上大瘟疫,朝廷依旧令“大司农减租调”
上一篇:今天做了胃部检查,结果是胃炎吃药后,胃还难受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