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汉代是如何处理疫情的?
瘟疫,东汉,后汉书汉代是如何处理疫情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汉代是如何处理疫情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哥“俗人读史”之——
王莽防“瘟疫”的进步
如果说秦朝的“疠迁所”用于防止传染病的做法太过血腥,把“病人”当成了“犯人”去等死的话,那么,西汉末年的王莽防疫可谓人性化的多了,从书面上看也是较为有效的。
《汉书-平帝纪》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1),为置医药(2)。赐死者一家六尸以上葬钱五千,四尸以上三千,二尸以上二千(3)。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5)。起官寺市里,募徙贫民(6),县次给食(7)。至徙所,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8)。又起五里于长安城中,宅二百区,以居贫民(9)。”文中的标识为笔者标记的,其中:(1)是说因蝗灾引发瘟疫以后,首先采取了隔离办法,让病人住在空房子里;(2)是说国家负责治疗的,而不是不管不问让病人等死;(3)是安抚死者家属的;(4)到(9)是用于安民的,一是废掉一处国家级养马场建立了一个县用于安置流民;二是在官府、寺院、市场建立相应的临时救助机构安置贫民;三是流民迁徙过程中,沿途各县要给予供应食物;四是到了迁徙地后,政府以赐或借的形式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五是在长安城里又成立了五个“办事处”,建成了200个“移民小区”用于安置流民。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达到了什么样真实的成效,或许还有统治者粉饰太平的嫌疑,但不得不说,对于防疫,历史是进了一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疾病一直都是生死大事,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岁,很多人二三十岁就因为生病而亡。相比起现在的医疗技术的发展,古代的人们显然还没有认识到病毒细菌等物质,医术的匮乏使得很多英杰不幸死去。
在古代,除了战争使得人口减少之外,最经常遇到的也是最不可控的就是瘟疫的蔓延,在瘟疫的蔓延下,百姓没有好的救治方法,只能在疾病中痛苦地死去。有时候,一个严重的瘟疫甚至能够动摇这个王朝的统治,于是为了能够缓解瘟疫所带来的恐惧以及不良影响,统治者总要做一些行动来缓解瘟疫。而在汉朝时期,一旦发生瘟疫,统治者又是怎样的来抵抗疫情的呢?
一、 精神支持: 下令自责,并给予疫区一些福利,安抚民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一句话揭露了统治者与百姓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每个有作为的皇帝都会注意安抚百姓,来获得百姓得爱戴。而获得百姓得拥戴收复民心各个皇帝得所作所为也不同。
而汉朝皇帝最出名的就是罪己诏。在汉朝时期几次比较大的瘟疫发生过程中,当时的朝堂统治者都选择下令来责罚自己,自己身为国家领袖,对于瘟疫的发生有着不可逃脱的责任,希望这场瘟疫尽快结束,有什么错误自己一力承担,不要加到自己的子民身上,让他们承受痛苦。
要知道,在古代,君权神授,老百姓对于皇帝是非常信服的,认为是上天之子,是上天的代言者,他的话一定是有用的。而皇帝的这一个命令不仅安抚百姓,收获到了民心,还会让得了瘟疫的百姓冷静下来。当时人们的医疗技术还很落后,一旦爆发瘟疫,则很难进行有效的治疗,死亡率及其高。这些灾民有很大的一部分可能会死去,在死亡面前,很大一部分人会变得暴躁,如果在有心人的刻意挑动之下,甚至很可能会造成这些灾民进行暴动——在汉朝晚期,有名的黄巾道中的大贤良师张角就是靠着瘟疫治病救人,才得到了这些百姓的拥戴,最终造反的时候天下百姓相跟随。
皇帝亲自下旨自责,并且还减轻当地灾民的赋税,押送物资,摆出了与灾民同在,国家没有忘记他们的样子,这样就给了这些灾民很大的精神安慰,让他们知道国家没有忘了他们,这样就迅速的安定下了他们害怕的心。
这是汉朝时期发生瘟疫时候统治者们的常用措施,给灾民精神安慰,让他们对朝廷抱有希望,不仅有利于身体康复,也能避免在有心人的挑拨下发生暴乱。
二、极度重视瘟疫:先采取手段阻止瘟疫蔓延,接着着手治理瘟疫,力求损失最小化。
中国古代瘟疫频发,经常造成十分惨烈的结局,甚至可能一个村庄一个城市都在瘟疫之下灭绝。不管是哪个朝代,在医疗技术匮乏的情况下,对于这种动辄就是上百人感染的瘟疫都是如临大敌,格外的重视。
1、如何阻止瘟疫
同样的,汉朝也是如此。一旦一个地方一个村庄连续出现多个病人,当地村庄的村长等管理村庄的人则一刻也不耽搁,迅速的报告给当地政府,当地政府紧急上报之后,则迅速的加派人手组织进行隔离,对这些病人进行隔离。同时进行石灰水消毒,早在汉朝的时候,人们就已经知道了石灰水有着阻止瘟疫传播的作用,所以人们会把石灰水洒在瘟疫病发曲以及死去的人的尸体上,然后进行掩埋。
在史书中有记载,汉朝经常的发生瘟疫,为了阻止这种瘟疫的蔓延,当地政府就开始组织人手对这些感染上的进行隔离,就是专门的划分一个地方,建造住的地方来收留这些病人,同时也是为了避免他们四处奔走,将瘟疫再传染到正常人身上。古代人们的交流范围比较小,不像现代一样交通发达,所以瘟疫不容易蔓延出去,古代瘟疫爆发经常是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发生瘟疫,传播的非常慢,也为官方阻止疏散进行隔离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官方隔离了灾区之后,就能够有效的阻止瘟疫的蔓延了,接下来就是治疗瘟疫了。
2、如何治理瘟疫
在古代人们没有有效的治疗瘟疫的措施,所以最常见的就是朝廷组织收取大量的药物熬成汤药,来让灾民们饮用,使灾民们的免疫力得到提升,这样子则可以尽量的挽救更多的人。灾民在药物的帮助以及医生的帮助下,有的则侥幸存活。
不仅如此,朝廷为灾民们发放物资,为这些灾民们免费的发药的同时,还派遣有能力的医生来到灾区,为这些病人尽力救治,并且尽快找到解除这种瘟疫的方法。然而,瘟疫肯定会造成一部分人的死亡,而对于这些尸体的处理也有着要求。对于这些因为瘟疫而死的百姓,尽管他们死去,但是尸体仍然能够传播瘟疫,于是为了避免传染,自古以来封建王朝通常采用的方法都是将他们的尸体进行焚烧或者将他们深埋地底,防止瘟疫再次进行扩散。
上一篇:今天做了胃部检查,结果是胃炎吃药后,胃还难受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