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汉代是如何处理疫情的?
瘟疫,东汉,后汉书汉代是如何处理疫情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上的汉朝黄巾之乱,自然是百姓无法存活所以才造反,那么百姓无法存活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和瘟疫也脱不了关系。历史上中国不乏瘟疫、旱灾,但是只要政府处理得当,不化天灾为人祸,百姓基本还是安稳的。
一、两汉瘟疫的重灾区
汉代中国刚进入大一统国家没多久,生产力虽然低下,但是有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无独有偶,能力大了,麻烦也多。根据史书记载,两汉仅中原地区就爆发瘟疫20次,两汉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灭项羽统一中国算,到汉献帝220年(庚子年)曹丕代汉,汉朝共经历422年,平均下来,每22年中原就爆发一次瘟疫,频率之高,可见一斑。
虽为两汉,但记载中,西汉时期中原仅爆发了1次瘟疫,而其余19次均爆发在东汉。虽为两汉瘟疫,但实际仅在东汉时期,中原地区瘟疫才高发。
二、东汉瘟疫的特点
首先,东汉中原地区瘟疫爆发往往受其他自然灾害引导。瘟疫大多发生在天灾之后,如汉顺帝永建四年蝗灾之后,瘟疫肆虐;汉桓帝建和三年, “八月京师大水”“九月京师地震”(《后汉书》),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场大瘟疫。
其次,季节性特征明显。东汉瘟疫多发生在春季,即有准确时间记载的瘟疫共15次,这其中春季就发生了11次,夏季1次、秋季1次、冬季2次。
最后,帝都洛阳为重灾区。以帝都洛阳为中心,受灾程度逐渐减轻。即明确记载在史料上的东汉洛阳瘟疫就有16次之多。
三、东汉中原地区瘟疫原因
首先,环境失衡。西汉时期中原地区极为富有 “有过大面积的森林……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绿荫冉冉”,但是到了东汉中后期朝廷上下极尽奢华, “殚极土木,互相夸竞”(《后汉书》)可谓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这样的楼室就需要砍伐大量木材,生变环境因此被改变,由此细菌滋生,最终成为瘟疫。
大兴土木破坏了关中平原的环境
其次,寒暑不均。据史书可知两汉时期寒暑经常不均、气候异常。汉武帝时期就发生过夏季降霜雪的情况。东汉更是 “盛夏多寒”、而寒暑不均产生的结果就是瘟疫与时气、温热等病爆发
再次,瘟疫多发生于天灾之后。东汉时期,虽然中国大一统后经济、民众生活极大提高,但奈何受制于时代生产力发展,抵御天灾能力有限,疫病频发不足为奇。自然灾害之后,粮食歉收、饥民甚至会易子而食,那树皮草根更不在话下,这样极易染上病菌。
除了在自然灾害中遇难的,灾难之后,因乱食食物而中毒的人亦不在少数,这些人染病去世之后,尸体无人安置,尸体腐烂,散发气味或污染水源,造成二次传染,疫病遂起。蛇虫鼠蚁横行无阻,啃食尸体成为病菌携带者,它们再去攻击活人,这样造成了新一轮疫病传染。
四、东汉政府的应对
东汉帝国帝都所在地发生瘟疫,事涉皇帝和百官,帝国政府自然要小心谨慎的对待,所以东汉时期,洛阳的瘟疫在平时能得到妥善处置。史书中常见的应对瘟疫的措施有这么几种:
首先,官员下乡,问诊施药。其次,赈济灾民、安抚民心、安葬死者。前文所说,瘟疫常发生在自然灾害之后,饿的不行了,百姓为了活命只能造反。帝国政府为了防止百姓铤而走险,所以往往会免费给灾区提供基本生活用品。汉献帝时期对瘟疫之后的鳏寡孤独者,政府可以给他 “廪食终身”的特权 。
最后,减免灾区百姓赋税。朝廷决定 “疫疠水潦,令人半输今年田租”。即便官员贪腐严重、拖沓。可疫病涉及皇帝,事关重大,没人敢再无作为,所以疾病一般能得到妥善处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闭城不出,隔离是在古代瘟疫发生后做的第一要务,地方官一般都会先安排隔离“孤立”疫情发生地,再向中央汇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瘟疫与战争、灾荒一样,从来都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密不可分。对于战争和灾荒,记载者数不胜数,但有关于对人类健康威胁甚大的疫病,史书的辑录却往往只言片语。疫病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是它的流行与传变却一直与人类的各种生活、社会活动息息相关。尽管如今己难以描述曾经疫病对人类心理和身体造成的伤害,不过其在历史上的重大影响却在各种文史资料及医学书籍中都留有许多触人心弦的记载。而疫病,这个古老的幽灵,并不因科学昌明而隐退,它同样与时俱进,徘徊在现代社会,伺机而动,影响现代人的生活甚至吞噬人类的生命。正因为疫病是中国古代对人民的健康与生命摧残最甚的一类疾病,因此我们今日对人类历史上疫病流行概况做一些较为系统的了解,对当时影响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做一些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某些规律性的揭示,对我们今天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如何预防、治疗疫病也可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借鉴。
陕西位于中国内陆的腹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相对于流通发达的南方地区,陕西古代的瘟疫不甚严重,但若系统梳理,其中仍有许多未被发掘的信息和可供现代医疗借鉴之处。古代人民在几千年的生活、生产中,不仅总结、发明出了许多对抗、预防瘟疫的办法,更是竭尽所能将瘟疫流行时的各种情况以宝贵的文献资料形式留给后人,虽然历经战火、动乱、迁徙的各种变迁,很多资料已不复存在,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现存的文献中对古代瘟疫流行、治疗情况做一大概的梳理和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医学技术一再提升,人们已经能治疗、预防许多曾经被视为不治之症的疫病,但是,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相伴随的是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存压力的增加,SARS、禽流感等各种疫病仍时有发生。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正确认识和对待新的疫病,如何在疫病治疗中发挥传统医疗的优势,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今天做了胃部检查,结果是胃炎吃药后,胃还难受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