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刘邦实际是心胸宽广,招贤纳士吗?为什么容不下那么多开国功臣?
刘邦,功臣,的人刘邦实际是心胸宽广,招贤纳士吗?为什么容不下那么多开国功臣?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03刘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的江山。
任何一个帝王都是比较自私的,他们为了自己家的江山社稷,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来。比如说朱元璋为了稳定孙子朱允炆的江山,杀了数万人。
刘邦之所以要铲除那些异姓诸侯王,理由其实也很简单。这些诸侯王都有自己的封国,他们在封国之中具有皇帝一般的权力,这是非常可怕的。而且中央政府无法真正对诸侯国实行管理,这对刘邦来说不是一件好事。虽然诸侯王们立下了大功,不过他们也没有资格瓜分老刘家的天下。所以异姓诸侯王们都被刘邦一一拿下。诛杀部分功臣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刘邦的出发点绝对是值得称赞的。毕竟刘邦不希望春秋战国的事情重新上演,他希望他建立的王朝,是一个完整的大一统王朝。在刘邦晚年的时候,打算改立次子刘如意做太子,不过因为商山四皓的出现,所以失败了。为了保护刘如意母子俩,他派遣陈平前去诛杀出征的樊哙。
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嬃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後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史记》
樊哙是吕雉的妹夫,吕雉的儿子刘盈是樊哙的侄子,樊哙怎么可能饶得了刘如意呢?到时候又是一场混乱。
所以刘邦在临死之前,做出了这么一个选择。这是无奈之举,樊哙跟刘邦是多年的好兄弟。早在村里的时候两个人就在一起玩耍,所以说杀樊哙是为了未来汉帝国的稳定。
总结:刘邦不是无情无义之人,没有肆意诛杀功臣。
刘邦其实算是比较仁慈的君主了,他并没有怎么为难功臣。但是刘邦毕竟是皇帝,皇帝的疑心病是很重的,他担心有人抢走他的江山,所以对每一位大臣都有适当的监督。
我认为这种监督是在保护那些大臣,因为干净的人不怕受到监督,自身不干净的人,监督了可以让他们忍住不发。只有那些忍不住的人才会被诛杀。
参考资料:《史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刘邦诛杀大臣,其实他挺冤的,根本就没杀几个,而且这些人确实该杀,不杀不行。不在这个位子,不知道他的辛苦。
韩信也不是他杀的,严格的说是他老婆吕后杀的,他被封王就已经收到猜忌了,彭越也是在他老婆的挑拨下死的。韩王信,英布,臧荼等人也不算是功臣啊,只能说是一起打天下的同僚,刘邦当了老大,他们不服,就想造反,也有的是被逼的,还有的是被诬告的,造反怎么能不被除掉?
刚建立汉朝时,不得已只能封异姓王,否则就像秦始皇那样废除分封制的话就落人口舌。异姓王又不老实,正好找机会削弱。
相反刘邦对待自己的臣子还算是不错了,比比朱元璋就知道了。再说当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不能不做出一些手段。有句话不是说,屠狗的樊哙,吹唢呐的周勃等人不都各尽才能在刘邦底下干的好好的。
刘邦知人善用是真的,他确实把手下各尽其能。不过要说心胸宽广,他也有小心眼的一面,比如说他嫂子有一次不给他和他的朋友饭吃,他就一直记恨在心,当了皇帝就去埋汰自己的亲嫂子。
有句话叫做只能同苦,不能同甘,刘邦在这个位子上,他不能不猜忌,尤其是开国皇帝,大臣又各个有才能,功高盖主,只能找机会干掉他们了。同时伴君如伴虎,自己学会怎么保护自己也很重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邦在做皇帝之前,还是能够做到心胸宽阔容纳贤能之士的。究其原因,当时,刘邦正处在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关键时期,需要有大量的人才为之所用。客观上,刘邦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与他手下人才济济是分不开的。
刘邦手下的人才,有著名的军事家韩信、有著名的政治家萧何、有著名的谋略家张良。还有陈平、周勃、曹参、灌婴、王陵、樊哙、张苍、夏侯婴、英布、郦食其、陆贾等人。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以后,从在野者变为执政者。这时候,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巩固刘姓的政权,防止异姓王谋反。如,对待杰出的军事家韩信,刘邦设计剥夺了他的兵权,又把韩调到长安,以便于控制。后来,在淮阴侯韩信具有谋反嫌疑时,授意吕雉将韩处死。对待其他功臣也是如此。所谓“狡兔死 ,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灭,功臣亡”,就是刘邦后期与功臣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
公元前196年,刘邦亲自率军平定淮南王英布发动的军事叛乱,归途中回到老家沛县,在与父老乡亲一起饮酒时,慨然赋诗一首: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大风歌》既反映了刘邦平定叛乱的踌躇满志,也反映了诛杀功臣以后无人可用的惆怅,更对身后的西汉王朝充满了担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邦他的所谓大度心胸宽广,是为了要实现更远大的目标,而做出来的姿态,招贤纳士也不过是为了找更多人帮助自己完成心愿。
当他的目标达成了,就开始对身边人动手,因为出身造就了他的心态。都知道刘邦在参加起义之前,身份低微,而这些功臣都知道并且熟悉他的过去,他的帝位是参加起义得来的,并不正统,少了臣子以臣子对君王的那种敬畏的态度对待他,而一些功臣平时对待君王的态度不够谦卑,加重了刘邦对这些功臣的怀疑,并且出身卑微的刘邦也不愿意其他人和自己平起平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