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雍正王朝》里,为什么老十三跟老四关系最好呢?
雍正,太子,康熙《雍正王朝》里,为什么老十三跟老四关系最好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小到大都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肯定都知道,胤禛最后能够登基称帝,十三爷胤祥一路上帮了不少忙。而且要不是有十三爷在背后支持雍正,可能他的皇位都做不了多久。雍正有二十多位兄弟,为什么就和十三爷胤祥关系最好呢?实际上这份感情也是从小就培养出来的,他们虽然是异母兄弟,但关系却比同母的更好。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雍正皇帝和十三爷的情谊,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皇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自此即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4岁,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十月一日(公历11月16日), 胤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生母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十二岁的胤祥第一次跟随康熙帝去 盛京谒陵后,直至康熙四十七年 (1708年)九月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前整整10年间,康熙帝只要离开京师,无论去哪里,必将胤祥带往。仅此即足以说明,康熙帝对他是另眼相看的。胤祥在雍正年间作为皇帝最得力助手的种种表现,也充分表明他除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外,还颇有办事才力,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是难得的人材。
雍正胤禛与胤祥早年的关系,虽然没有太多史料可寻,但可以肯定兄弟俩是亲密无间的。雍正给胤祥的祭文中提到胤祥的算学由他亲自教授,\"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 皇考 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逢塞外扈从,兄弟俩\" 形影相依 \"。当康熙帝出巡只带他们其中一个扈从 时,即使短暂分别,两兄弟也会诗书往还。雍正还把他和十三弟唱和的诗作收在诗文集中,使胤祥的少数作品得以传世。
但允祥的最大功劳还是在于雍正即位之初,政局动荡之时,其在稳定权力过渡时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雍正曾对此说:“辅政之初,阿其那(满语,狗,这里指康熙皇帝第八子胤禩)包藏祸心,扰乱国是,隆科多作威作福,揽势招权,实赖怡亲王一人挺然独立于其中,镇静刚方之气,才没有让奸党得逞。”这里便指的是雍正即位过程中发生激烈的兄弟斗争,怡亲王允祥坚定地选择了与雍正保持队形站在了一起。
在政务方面,允祥非常擅长财政管理。面对康熙晚年财政乱象丛生,国库空虚,允祥通过大力整顿,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雍正对此非常满意,还给他写了一首诗:“经理度支需赞画,畴咨水土奏丰穰。”意思就是理财得力,发展有效。
不仅如此,雍正还格外赋予他一些权重,让他传旨给地方督抚,代替他发布最高旨意,可见对他的重用信任程度。
雍正在管理官吏问题上,最看重的是是否存在结党问题,却独独希望一些大臣向允祥靠近。如在河道总督的奏折中批示说:“知道你同怡亲王没有往来,今令你同他接交,因这是朕的主意,不用害怕,保于尔有益无损也。”为了让这个河道总督彻底相信自己不是玩权术试探他,进一步告诉他对怡亲王允祥的信任程度:“王公廉忠诚,为当代诸王大臣中第一人,尔其知之。”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中间环节,在推行“摊丁入亩”这样的重要政策时,雍正急切地要求一些官员迅速向怡亲王靠拢,说他爱惜人才,而且有些对自己不方便说的话可以去跟怡亲王说,这种绝对信任,在雍正王朝的大臣中绝无仅有。
雍正非常重视人才选拔,多次对地方大臣推荐的官员进行考核,但对于怡亲王推荐的往往不加考核便予以使用,认为怡亲王会识人,“为国荐贤之处甚多”。哪怕是雍正正在严厉处罚的人也能在怡亲王的推荐下得以翻身。康熙第十七子允礼被雍正认定参与了当时的高层权力斗争,此时正被罚往守陵寝。允祥却大胆向雍正推荐说:“允礼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 雍正遂认同允祥意见,对允礼从惩罚转向重用,此后成了为数不多掌握权力的亲王。
不光如此,雍正后来最宠信的大臣李卫之所以能当上大官也完全是依靠允祥的推荐。在李卫成了其心腹大臣后,一次聊天中,雍正对李卫说,你之所以能得到我的信任,完全是怡亲王“在朕前极力保荐,谓才品俱优,可当大任”,所以才屡加擢用,“使之位至总督”。
因为绝对信任,雍正放手让允祥大胆处理各项政务,允祥所主持的政务内容越来越广泛,从负责雍正近卫安全,到管理内务府,再到处理皇子们的事情,乃至大清最重要的陵寝管理都归其管理。雍正对此说:“总理事务,王夙夜不休……至于军务机宜,度支出纳,兴修水利,督领禁军,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王一人经画料理。”最后总结时说:“无不精详妥协,符合朕心。”“无不”二字体现了雍正对其工作能力的高度满意。
雍正曾经十分感慨地说:“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雍正帝、允祥兄弟君臣之间的至诚相托和忠心以报,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也是极少见的,世人经常用“棠棣情深”来形容二人兄弟情谊。
除了对这些表面工作认可外,雍正更在乎的是允祥非常懂得如何处理好皇权与臣权的关系。伴君如伴虎,作为宫中长大的允祥完全洞悉高处不胜寒这一道理,如果在皇帝面前表现出膨胀或者打皇权擦边球地弄权,随时都可能会导致前功尽弃,身败名裂。幸好,怡亲王允祥在高层的政治生活中早已饱览波澜,把栏杆拍遍,心底没有一丝让雍正防备的欲望。
本质上来看,允祥能力出众,既是长处又是风险,没有任何欲望私心才是雍正最满意的地方。允祥封王后,雍正要按照自己当初被封王时赏银23万两的惯例赐给,但允祥坚决辞谢,不与雍正有任何待遇相同之处,最后只接受了13万两。雍正又按照惯例给他6件物品,允祥也坚决不受,雍正不得已,只能选择给他配备更多侍卫和亲军。
上一篇:空调滤芯大部分车主是自己换还是去4S店换?网上销量感觉不高靠谱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