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罗生门》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什么?
武士,强盗,樵夫《罗生门》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罗生门》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该片是根据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筱竹丛中》改编而成,影片以战乱、天灾、疾病连绵不断的日本平安朝代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一起由武士被杀而引起的一宗案件以及案件发生后人们之间互相指控对方是凶手的种种事情以及经过的故事。 而这部影片,正是黑泽明对于人性的把握、语言的不可靠的反思。
电影以“不懂……我真不懂”开始,到“……亏得你,我相信人了”结束,发出这两声感叹的是旁观者行脚僧,同时他也是所有供词的聆听者,在一个恶劣时代宗教人士无疑是最后的诚实和良心,让我们姑且相信这电影的尾巴有着最后的光明。 巍峨矗立的罗生门显然是文明的象征,如今在豪雨中残破衰败地担当弃置的场所,死尸、谎言、弃婴、转折都在这里集中,人类情感的秘密都一览无余地堆放在这里,就等着我们的评论了。
电影里说:“哪里有软弱,哪里就有谎言。”软弱在现实中的表现方式有许多种,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欲念、颜面、杀机、盲从,都是理性和人道的死敌,我只能代表我自己说,希望自己能够走出这迷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罗生门》主题描述一桩谋杀案,强盗多襄丸、武士、武士之妻、樵夫四个人的不同故事版本,向我们呈现了不同视角下故事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是什么影响着我们对信息的演绎和解读呢?往下看:
影片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强盗多襄丸
人物背景:京城远近闻名的大盗。
大盗,会让我们联想到:“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强悍、勇猛、爽直、行事光明磊落,侠义……在影片开头,衙役说在河边看见多襄丸躺在地上打滚,是被马给摔下来。多襄丸立即冲其吐口水,怒斥说自己是因为喝了水,肚子疼才打滚,自己响当当的一个大盗,怎么可能被马给摔下来。
故事情节:女子是刚烈型女子,让“我”钦佩爱慕,所以才去抢夺。武士,也是勇猛之人,能和“我”斗上二十多个回合的,没有几个人,武士是其中一个。20多个回合后,才终于把武士打败杀死。
目标:侠义、勇猛。
故事主题:响当当的大盗版
武士之妻:
人物背景:日本武士时代的女子。
结合影片的时代背景,女子出门要戴头巾,把脸遮掩起来,以防被其他男子看到。这是一个女人视贞洁高于性命的时代。
故事情节:看着被捆的丈夫,很心痛,但是自己很柔弱,什么也做不了。强盗走后,拿着短刀,把被捆绑的丈夫解救出来。并把短刀交给丈夫,要丈夫杀了自己,因为自己被玷污。但是丈夫只是充满鄙夷地看着她(暗指丈夫不顾夫妻情义),受不住,晕厥过去。后来,自己走到河边,尝试用多种办法自杀,都没能死掉。
目标:忠贞与贞洁。
故事主题:贞洁烈女版
武士:
人物背景:日本的武士精神——士可杀不可辱,名节重于生命。
故事情节:妻子水性杨花,不守妇道,多襄丸几句甜言蜜语就让妻子改了主意,要随其走。暗指作为丈夫的武士,自己并没有受辱,一切都是源于妻子自己水性杨花。也将作为丈夫的自己不能保护妻子——这样一件耻辱的事情责任推拖开。妻子的不贞洁、绝情,让其伤心欲绝,最后拔刀自尽。
目标:武士节气。
主题:为情自杀的武士版
武士的故事版本不会讲述与强盗的决斗,战败被杀是一件丢脸、耻辱的事情,为此,武士选择为情自杀的版本。
樵夫:
人物背景:旁观者,生活拮据、贫困,私藏命案现场遗落的短刀。
樵夫的故事版本可以说最接近真实故事。樵夫没有参与故事,只是事件的旁观者。然而,旁观者就一定清么?影片透过樵夫由于心生贪念,私藏起遗落在命案现场的短刀这件事,告诉我们,旁观者也未必清。他的故事自然而然,从头到尾隐去了短刀。
目标:隐去短刀。
主题:没有短刀的命案
同一事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版本的讲述。孰真孰假,似乎无法依靠每个人的一面之词定论。没有真实,没有真相,那我们还能相信什么?一层层浮华虚妄的表象背后,表达着什么,存在着什么。
由于人物的背景不同,心理需求不同,为满足、符合他们内心的需要或条件,他们必然会去寻找、编造与之相关故事情节来达成他们的目的。
在生活中,当我们与他人交往时,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事实在细节处作不同程度地扭曲。这种情况不只是工作出现失误或牵涉利益责任时,甚至在平平常常的聊天中,我们也会有倾向性地美化自己,为自己获得一些满足在讲述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同一个故事,我们从不同的当事人那里听说,总是会有不同程度的出入。
那么,如果不涉及自身利益,是否我们就能听到真实的故事?有没有所谓的“旁观者清”?
我们常常将我们内在的情感、态度投射到别人身上。我们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对世界有选择性地解读。由于生命经验的不同,对一件事情的敏感点、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旁观者也不可能清。我们看到的真实只是来自于我们内心的对事件的再加工和投射。
这个世界有绝对的真实么?
我们常说的现实,有两种,一种是现实世界,即客观现实,另一个来自于我们的内在,心理现实。
心理现实由我们对自己创造的故事而决定。客观现实和心理现实都是一种真实存在。我们常常强调客观现实,却忽略有着决定影响力的心理现实。可以说,心理现实影响和决定着我们对客观现实的感知。
我们的知觉到的现实,来自我们的生命经验,息息相关。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火车,不知道火车是什么样子的孩子,即使进了火车站,望着满眼的火车,这个孩子仍会四处张望:“火车在哪儿?火车在哪儿?”对于没有相关经验的事物,我们往往是“相见不相识”。
同样一杯茶,有人喝了觉得淡,有人觉得浓,有人觉得热,有人觉得凉。同样的东西,不同的人感受到的却仍然是不同的感觉。这是因为我们有着不同的生命经验和需求。
作为人类,我们一直都在诠释。为生活中经历的许多事件,寻找意义,找到理解或解释的方式。
我们怎么解读、看待这些故事,就构成了我们对自己的看待与信念。就是说,事件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赋予事件什么样的意义——我们加工解读后的事件,是我们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故事。
上一篇:新荣放2.0L版本车型推荐哪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