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品茶的上乘境界是心静若水,才不辜负茶的灵性”,你觉得对吗?为什么?
心静,境界,的是有人说“品茶的上乘境界是心静若水,才不辜负茶的灵性”,你觉得对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我用个人观点来回答这个问题。
你所说的境界,我可以理解为以下几点:
一:用眼睛去观赏茶的色;
二:用耳朵去听冲泡的声音;
三:用鼻子去闻那淡淡的茶香;
四:用舌头去品茶的甘苦味。
通过赏,听,闻,品,来感受去传递给自己的心灵,在心里把对茶的色香味和触感的结果都进行融合而产生一定的意识,这种品茶才能形成一种上乘的境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心静如水,静如普洱,若人生百味杂陈,苦后回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的“品茶境界说”通俗点讲就是一个由繁入简,由外而内的一个过程。最初阶段只能叫“喝茶”,什么茶都喝,跟随潮流,总想把所有茶都弄明白;第二阶段叫“饮茶”,有针对性的喝,从泡茶的茶具到饮茶的步骤动作均显得专业,总是徘徊在似懂非懂中;第三阶段叫“品茶”,喝什么茶类不重要,用什么高大上的专业茶具更不重要,从来不会刻意去追求和跟风,因为这时候的茶给我们带来的是精神上的安宁,舌尖上的刺激以及生活中的多彩。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并且每个人的体会都会不同,你需要做的只是“用心”而已,那么你做到了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喝茶是茶
喝茶不是茶
喝茶还是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不是品茶的心境,那是品美的境界,
品茶无非优劣,等级之分。还有灵性吗?无出色,香,味右者,沁人心脾罢了。
你心境若水,应该是怀抱琵琶心境若水,酝酿感情,此時无声胜有声,輪指《春江花月夜》的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华品茶文化渊源流长. 最早神农氏尝百草就有种茶 品茶历史
而自唐朝茶圣 陆羽开始,就在追求茶道身心合一的平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江湖中有一句: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茶文化是中华儒家文化中的一种独特饮食代表。追溯历史源头,中国上古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在黄河流域,正如《史记》所记,至汉朝时还依然处于“地广人稀,火耕水耨”的落后状况,所以在中国的早期文献中,有关南方特别是茶叶的史料很少。而茶作为饮料而驰名,以及围绕饮茶活动所形成的文化现象是在魏晋南北朝是酝酿时期。
到了三国魏晋时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因为便利的地理条件和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扩展到士大夫阶层,用以待客。该地区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中的地位,逐渐明显且重要起来,呈现出取代巴蜀之势。
我们再对比茶文化和酒文化的性格区别,酒是会醉的,所以是粗犷豪爽,而茶让人越饮提神,淡淡的清香弥漫在舌蕾之上,回味无穷。
而所问到的品茶的上乘境界是心静若水,如同我们实质无论抽烟还是喝咖啡所追求的都是心灵上的绝对宁静。
商儒崇尚茶文化,以茶会客,讨论实事,如同四字\"宁静致远\",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
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我们需要静的力量,体味茶文化,\"诺,\"来一杯茶吧品味茶蘼的芳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是对的,不过我对茶的了解并不深,但是我比较了解咖啡,在这里我用咖啡和茶做和对比,可以让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
上一篇:为什么现在有的孩子喜欢趴在桌子上而不是端起碗来吃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