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何有人说孔子之后再难有师者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人你知道哪些?
因材施教,孔子,学生为何有人说孔子之后再难有师者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人你知道哪些?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对此问题做不到以下几点的请勿答:
1看不懂我问的什么,我说的再难不是没有
2对孔子因材施教客观的评价,如果是为了黑观点偏激的请勿答,喜欢用脏话的人别来
3只限于这个时代做答得别来,我要的是从古至今的
4不了解如今老师是什么样的别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问题问得太无耻了。只要是个人都会因材施教。你见过教男孩子针线活,女孩子打铁的吗?
因材施教不是孔子的创意。中国古代男耕女织本身就是因材施教,现在高中分科、分班,到大学分专业,个人报志愿就都是因材施教。
孔子的教学大纲只有一个: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这样的人压根不配当老师!老师应该淡泊名利、以培养有用之材为目的!
孔子本身就不是什么材,他那点东西太低端了。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就是说孔子用四方面的内容教育学生:文化知识,行为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
文应该以历代古籍、文献资料的学习为主,行、忠、信相当于今天的政治课,无非是些为“古之圣贤”歌功颂德的故事以及一些空洞乏味的大道理。
就这点破玩意,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事,居然有学生跟着学一辈子?到底什么样的智商啊!还不如当代的五讲四美!
学生樊迟想学农,孔子不但没因材施教,反而在背后骂樊迟是小人!这是什么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也不可能把每个人都培养成材。
看看孔老二带的那些学生吧,72位春秋战国时期的优秀青年,被孔子教育成了72只毫无建树的学舌鹦鹉,整天只会摇头晃脑“子曰诗云”、“之乎者也”。孔子的儿子孔鲤,也被教育成了一条糟蹋粮食默默无闻的红烧鲤鱼。对于孔子的评价,说得好听一点叫误人子弟,说得难听一点叫社会蠹虫。
这些评价可不是我造谣的,请看: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韩非子在《五蠹》中说“儒以文乱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简单说,孔子教授弟子的是学问,是如何让天下大同。针对不同的弟子,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求激发出各弟子最大的潜能。
而之后的官学也好、私学也罢,讲授的多是知识。因为学好了只能卖给帝王家,帝王看似代天巡狩,实则无法掩盖其代表一家、一族、一部分人利益的本质,已经不是为天下了。
境界的不同,是孔子之后难有师者因材施教的原因。尤其是科举考试后,名义上所学都是圣人之学,是为天下百姓谋幸福的学问,可是一旦瞄准了朝堂,大都千篇一律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的“因材施教”在巜论语》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先进篇第十一.第22 章”: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诸?”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子路和冉有都是问了一件事情,听到了应该去做的事情,就应该立即去做吗?而孔子却作了不同的回答。他对子路说:有父亲兄弟在,怎么能听到了就去做呢!而对冉有说:听到了应该去做的事,就应该立即去做!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公西华听到了这二种不同的答案,困惑了,就问孔子,你对子路说,因为父亲兄弟都在,听到应该去做的事情,不要立即去做,要问一问父亲兄弟。而你对冉有却说,听到应该要做的事情就立刻去做。公西华不解,斗胆问了孔子。孔子说:冉有平日谦虚退让,所以我鼓励他向前,听到了应该要做的事情,就立刻行动。而子路干劲大,有二个人的力气、总是想力求胜过别人,容易冲动,所以我要拖拖他的后腿,让他学会冷静。
这是孔子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范例。纵观中国历史,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是否延续了,我不是十分了解,但在当前,我们似乎看不到这种因材施教的传统了。主要原因主要有:
一、应试教育,考核老师的是学生的成绩,而不是学生的个性素质,所以从事具体教学的老师们,肩负的是把书教好,而不是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培养出来各个领域的人才!
二、模板教育,现在的教材都是由教育部门统一制定,不允许超出教学大纲另搞一套,标准化教学,不可能去思考“因材施教”的教学。
三、唯有教育,已经形成的理念,那就是只能考取好大学,才能有大出息。很多人的兴趣,技能等等具有个性的东西,一旦上学了,就被扼杀了。大学分985 工程,211 工程,中学有重点,非重点,学校内部又要分实险班,重点班,普通班。如何挤进前列,唯有考试成绩说话,而不是什么特长。
孔子倡导的“有教无类”在当今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春秋太远,师者不少!
上一篇:有没有一句话特别激励你,或者哪一件事,想到就会充满着积极向前的动力,有何感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