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蒙古国由盛而衰,到底经历了什么?
蒙古,帝国,元朝蒙古国由盛而衰,到底经历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蒙古国由盛而衰,到底经历了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内斗太厉害。同时草原游牧民族的随意性和松散性也不适合治理国家。打天下和理天下是2回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讨论蒙古国的盛衰历史,首先要从这个民族说起。
一、广袤草原的发祥地
蒙古的发祥地地处温带草原,属于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广袤的土地和一望无际的高原,而这里还有一个隐含的特点,就是土地容易沙漠化,并不太适合大面积农耕作业。由此,蒙古族的繁衍主要依靠游牧生活。
二、随遇而安的生活方式
说到游牧生活,这就造就了蒙古的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随遇而安不断迁徙,以蒙古特色的蒙古包、牧马放羊的生活居住方式就可以看出,比起中原的“落叶归根”思想,蒙古部落的凝聚力是有限的。
三、等级森严的阶级制度
无论是在蒙古部落中,还是蒙古帝国时代,都是存在着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以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为例,“四等人制”是元朝所建立的制度,蒙古人作为统治民族列为第一等级。其次根据所征服地区民族的时序,又依次分为色目人、汉人、南人三个等级。并认为四等人的政治待遇有所区别,在任职、科举、刑律等方面,均有不同的待遇。
而在蒙古族的内部,大汗、首领和子嗣也是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而对部落的分封和继承。更加加剧了蒙古帝国的内部分化。
四、难以融合的文化堡垒
还是以元朝时期蒙古人的江山为例,东抵东海,北到西伯利亚极寒之地,南建莫卧儿王朝,西占欧洲大陆,分封几大汗国,如此广阔的疆域,却维持不久便分裂。
究其原因,在于文化,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文化,善于骑马打仗,却不善于经营文化和吸收文化,也很难谈到民族融合了,在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元朝,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所以,总结来看,蒙古帝国由盛而衰是多方面主客观因素而产生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所导致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高尚和农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206年成吉思汗由各部落推荐成为大可汗,蒙古帝国由此诞生。此后的半个多世纪,蒙古帝国的疆域扩大到了东到太平洋,西至黑海,北及西伯利亚,南达南海-波斯湾的广袤国土,成为面积仅次于大英帝国的强大国家!蒙古帝国由五大国组成,长子木赤建立的金帐汗国、次子察合台建立的察合台汗国、三子窝阔台建立的窝阔台汗国、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的伊尔汗国和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在蒙哥时代及之前四大汗国对于中央的旨令令行禁止。
此时的蒙古帝国达到了巅峰,那么到底经历了什么导致蒙古帝国的衰落。在我看来不外乎以下三点:
一,内部矛盾。1259年蒙哥汗死后,北方的蒙古贵族拥立阿里不哥为大汗,忽必烈则靠着在南方拥护他的部分蒙古贵族和汉人官僚称汗,最后忽必烈虽然胜出夺位战争,但是其他四大汗国并不承认他的宗主地位,中央彻底丧失了对蒙古其他四大汗国的控制。蒙古帝国分裂成了五个国家,彼此相互斗争,导致综合实力下降。
二,经济落后。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强盛是国力是否强盛的又一种体现,国泰民安的基础就是百姓能吃饱饭。经济落后就意味着国力的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点我们中国人深有体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时周边的国家都不怎么行,没人敢惹它,但也失去了领土扩张的能力,举兵攻打一个小小的越南都失败。多年的征战让帝国当时的社会十分动荡不安,土地荒芜,经济环境十分恶劣。想要恢复往昔还得几个五年计划。经济上的捉襟见肘,让忽必烈不得不放弃了开疆拓土的野心。当一个帝国不再扩张,那也就标志着一个帝国的没落。
三,管理不善。蒙古帝国疆域最大时达到了三千多万平方公里。要控制那么大的国土面积,管理这那么多民族,如果只靠本土的蒙古军队,那只能说是痴人说梦。蒙古铁骑素来骁勇善战,战斗力爆表,经常以少胜多,但是马上打天下容易,治天下却勉为其难。这样就迫使帝国与当地势力共同治理,对于难以控制的国家、地区实行三光政策,所以,蒙古文化很难融入当地,因此,他们只能是一个野蛮的外来民族。
遥想当年,成吉思汗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这才构建起了蒙古帝国的宏伟蓝图。没成想帝国短短几十年就分崩离析,走向末路。
我是History太宰治,欢迎大家评论探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是东北崛起的满洲,以及满洲大力推崇的佛教。满洲对蒙古的设计不是一般的。比如准噶尔之战。二是俄罗斯逐渐兴盛,由西而东,占领了蒙古人世局的土地,压缩了蒙古人的生存空间。
上一篇:茉莉每年不换盆但春节前后给盆里埋一圈发酵后的饼肥可不可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