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跟养生之道有什么关系?
庖丁,庖丁解牛,刀刃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跟养生之道有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其次,这个故事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最后,通过上述故事可以看出,是梁王说自己学到了养生之道,当然这是庄子假托的。那么,到底和养生有什么关系呢?这还要回到这个故事来源的上一段引子来寻找答案: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因此,这就是庄子假托这个故事要交给我们的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凡事要顺其自然,不必勉强不须强求,要做到谨慎小心,收敛锋芒,这样便可以保全生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
我们看一些原文要点:庖丁杀牛,其所 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髋,因其固然。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 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从原文义理看,庖丁杀牛,前提是以道御术,做到天人合一,顺应天道,待物以虚,道理上和道德经里的上善若水是一样的。
那么这和养生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再看庄子的原文名句: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 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再结合一下中医名著黄帝内经的养生描述: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庄子和岐伯两位得道圣人,用上面两段话,表达同一个意思:顺应自然,合道而行,天人合一,则可以尽其天年。
那么综合庖丁的讲解,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庖丁也是一位得道高人,其所行所为,皆合天道,固看其解牛,可以得知养生之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了解自然属性,看透事物发展。就可以眼中有无物有形心中无物无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顺应道之自然,就是最好的养生。庖丁解牛,就是因为顺应了“道”,所以游刃有余!人若能顺应道,自然也能游刃有余,所以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顺乎自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