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庄周的庖丁解牛,庖丁眼中世界是怎么样的,牛真的在他眼中是块块?
庖丁,庖丁解牛,庄子庄周的庖丁解牛,庖丁眼中世界是怎么样的,牛真的在他眼中是块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庄周的庖丁解牛,庖丁眼中世界是怎么样的,牛真的在他眼中是块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庖丁眼中的牛因为常年的做工,手中的刀做到了熟能生巧,把牛身体结构都掌握的一清二楚,哪是骨骼,哪是肌肉,软硬结构都掌握的十有八九了,不但做到胸有成竹,整条牛在他面前就是一副很明了的画,没有盲点,只有亮亮堂堂的骨和肉,所以在他眼里就是块块了!一家之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牛在庖丁已分割,并非全牛,有熟能生巧之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庖丁解牛说明一个道理:只要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什么事就能心应手,随心所欲。
在庖丁眼里,牛的结构他已了如指掌,他是在用心解牛,他心中只有牛各骨节的虚线,他用刀用心就能按牛体的结构的虚线把牛分成一块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潮汕地区的“宰牛师傅”的工夫一点不比古代的庖丁差,这就是“潮汕牛肉火锅”火起来的原因。来吃过的朋友肯定忘不了这个味道,就一个“鲜”字。
在“宰牛师傅”的眼中,牛就是下面这个图:
潮汕地区的牛多是由四川、贵州等地的黄牛供应过来的。
几十头牛被买到潮汕以后,就被圈养起来供着。待到食客来之前,牛会被宰杀,牛肉就被细细分割成嫩肉、三花趾、五花趾、匙柄、匙仁、脖仁、吊龙伴、吊龙、肥胼、胸口朥等多个部位供食客们挑选。一般4-6个小时内就可以装盘上桌供食客们享用,若超过10个小时,肉便会出现宰后僵直现象,味道便大打折扣,稍有经验的老食客一试便知。
“潮汕牛肉火锅”就一个“鲜”字了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庖丁解牛》,写厨子丁凭宰了几千头牛的经验,完全摸熟了牛身体的组织结构,可以顺着它的结构组织来宰牛而不碰地刀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劳动经验,他们掌握客观规律,从事劳动。
《庄子》它是庄子和它弟子所暑的书。庄子名周,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这部书十分复杂,有糟粕也有精华。但作为本书核心的“内七篇”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庄子本人的作品。思想内容基本上是没落的悲观绝望的奴隶主残余的意识形态的反映。对不合理的现实虽然极端不满,但并不主张积极改革,而是采取逃避现实、消极厌世否定人生的态度,竭力引导人们向后看。如在《庄子》里,大力提倡人一切都应当“顺乎自然”,说什么:人的年寿有尽而知识无尽,以有限的光阴去追求无限的事物是非常危险的。反对人们努力去认识事物。在其它篇幅中,也提倡“无为而治”,向往原始社会的生活,主張一切返回自然,这种思想是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的,在当时就是反动的。
这种虚无主义人生态度和无为而治的思想,在历史上起过恶劣的影响,如魏晋南北朝时代士大夫清谈和隐逸的风气就与它的影响有关。直到今天,它还在一些具有灰色人生覌的读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严肃认真地对《庄子》进行分析批判有重大的現实意义的。
《庄子》一书的基本思想核心,是充满了唯心主义的虚无主义,是逆社会朝流而动的。
庖丁解牛,丁在宰了千头后,熟悉了牛的身体构造并掌握了分解牛体的枝术。在庖丁的眼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自身是有规律的。牛是一个小世界,有头有尾,有骨有肉,骨与肉之间有切入点,骨与骨之间有切入点,筋与骨之间有切入点。在常期的庖牛实践中掌握这些切入点,庖牛顺手而来。这些知识是庖牛的过程中产生的,积极不断地摸索掌握的。
《庖丁解牛》是《养生主》里的一篇散文,作者的主观愿望是宣扬顺其自然,无为主义,并没有主观上发现規律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中。今天我们現代人注释《庖丁解牛》,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规律的,只要认识和掌握了规律,就能把事情做到最佳。做任何事情只要议真用心去做,行行出状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庖丁相当于学过牛的解剖学吧。所以目无全牛。
上一篇:宋朝为什么分南宋北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