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从心理学的角度,如何能不控制孩子又能帮助他健康成长?
孩子,父母,自己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如何能不控制孩子又能帮助他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对孩子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必要时给予适当指导。
孩子不管多大,都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父母都要尊重她的想法。
但是当他有了困惑,父母就应当适当引导。
有不合理的做法或任性的行为,父母不能一味迁就,溺爱,要及时给予修正,指出。帮孩子从小建立科学的行为规范和规矩。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同时也是最好的朋友,要把握好分寸。
最后言教不如身教!父母要求孩子的,尽量自己先做到,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不是听你说什么,而是看你做什么。
这样才能让孩子即信任你,又和你亲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能每个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都会说我这样掏心掏肺的对你好,你怎么就感觉不到呢?我原来也经常这样的对我孩子说,后来我在反思为什么孩子感觉不到我们对他的好,是我们的方法不对还是我们的说话语气不对,都不是,如果我还是个孩子,每天有个人在我面前说这说那,还说是为了我好,可能我也会烦,有句话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天天在一起就没什么亲近的感觉,后来我一段时间不理他,你爱干什么干什么,爱怎么写作业就怎么写,爱穿什么衣服你随便,我都不参与意见,他说作业多不想写,我说那就不写,随你的心,老师那说不过去我帮你说,以前可能就是催着他赶紧写,现在他就心里没底了,还是自己默默的写完作业,等他真正遇到什么问题来问我,我才给他说,顺便给他讲道理,他才能听得进去,我们强行给他灌输道理,那是听不进去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题主的问题来看,你是否存在一个困扰:一方面,担心给孩子太多自由,不去控制他,孩子可能会长歪;另一方面,你又觉得控制孩子,并不是一种好的做法。因此有些纠结呢?
不知道你的孩子多大了,目前是一种什么状况,不过总体上有几个原则分享给你。
1、了解孩子成长的基本规律
孩子从出生,到幼儿期,到儿童期,一直到少年期、青年期等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特点。
认知方面,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0-2岁为感知运动阶段,幼儿通过感觉、运动来认识这个世界。比如婴儿喜欢把什么东西都放在嘴里尝一尝,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吃这个东西,而是为了感知它,了解它。
3-6岁为前运算阶段,幼儿还没用产生抽象思维,他只能认识具体的事物,你教孩子数数,需要借住具体的实物,比如手指、小木棍等。
7-11岁为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已经产生抽象思维,但还没法完全脱离具体事物思考,所以这时候的学习最好能借助一些模型和实物作为辅助。
12岁以后为形式运算阶段,此时儿童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抽象思维了。
人格方面,有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此处不再详述,如感兴趣可自己百度。
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你就知道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此时教育孩子就不是控制他,而是帮助他了。
2、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
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或私有物,不是你意志的延伸,他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认识和理解事情的方式。
如果你总是要求孩子按你的想法去听、去看、去做、去想,他要么会逐渐开始逆反,要么渐渐丧失主动性,成为一个消极被动,没有主见的人。我想这是你不愿意见到的。
那么就需要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跟你平等的人。一方面是尊重他的独立和自主性,让他按自己的节奏、能力、思维等发展。另一方面是尊重他的人格,这个做起来并不容易。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在公司受了气不敢跟领导叫板,回到家借故跟妻子吵了一架,妻子心烦气躁看孩子在看电视就训斥了他一顿,孩子感到很委屈又不敢跟妈妈顶嘴,看到自家的猫一摇一晃过来,抬脚就踢了过去。所以要警惕,要反省自己。
3、相信孩子
家长总是认为孩子不懂事,需要有人管着他,不然他就可能肆意妄为、无法无天了。
其实就是因为你一开始管的太多,使孩子丧失了自我管理的能力,然后你对他更加不放心,只能越管越多,最后不管不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所以一开始就要相信孩子,相信他自己知道啥时候该吃,啥时候不需要;知道啥时候冷,啥时候热;知道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知道什么对自己好,什么不好……
放权给孩子,培养他的独立性,让他在主动尝试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于是他越来越自信,愿意去做更多,你只需从旁提供协助即可。
以上但愿能对你有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人喜欢被控制的生活,包括孩子。想要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本质上就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希望以下的建议对您有所帮助:
(1)提供舒适的外在条件良好沟通的环境;
(2)提供能促进、培养和保持子女情绪平衡所需的建议;
(3)帮助孩子发展正确的自我观念和健全的自尊;
(4)示范并教导孩子做决定、选择、评判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以言教和身教引导儿童的道德发展;
(6)当孩子学着克服生活中的情绪难关时,给予绝对的支持;
(7)协助孩子的群体适应、人际关系;
(8)帮助孩子表达他内在的创造力,尽量发挥潜能。
欢迎转发、收藏或点击@找心理 进行关注,每天接受心理学,会让你变得更优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