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果我拍电影要追求极致的影像艺术,是否无可避免的要牺牲故事性?
电影,艺术,故事性如果我拍电影要追求极致的影像艺术,是否无可避免的要牺牲故事性?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突出主色调
《大鱼》Big Fish (2003)
《触不到的恋人》 (2000)
《大鱼》里明亮的黄色花海,《触不到的恋人》里忧郁的紫色天空,《花样年华》里非常王家卫式的暗红色调,这些颜色除了配合电影整体基调,推动情绪外,也是让观众印象深刻的记忆点
2.大胆撞色
《爱乐之城》La La land (2016)
lalaland里非常经典的一幕,石头姐身上的这一抹亮眼的黄可以说是搭配的恰到好处,和蓝紫色的天空背景相辅相成,视觉效果上给人一种眼前一亮但又很舒适并不突兀的感觉,不愧是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的片子
《英雄》 Hero (2002)
这一幕是整部电影里我觉得最美的场景,浓烈的红加上明亮的黄,给观众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又很好的渲染了气氛
故事性
电影通常是故事的载体,充满“电影感”的照片必然是非常有画面感,有故事性的。简单说,想让照片有“电影感”就得让照片和电影一样开口讲故事
那什么样的照片才有画面感、故事性呢?就拿下面几张图来举例子好了~
上面这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左边眼镜叔内心的绝望,有没有冲击力,有没有戏剧性、故事性?
《爱你,罗茜》 Love,Rosie (2014)
这张有没有画面感,够不够故事性?我都看的心惊胆战,生怕下一秒冰淇淋掉地上
《初吻》 La boum (1980)
《爱你,罗茜》 Love,Rosie (2014)
《少女情怀总是诗》 (1977)
这些画面都不用多说了吧,不管用那只眼睛看都能感觉到下一秒好像会发生点什么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拍电影是艺朮性和技朮拍摄,首先要看有那技朮手段么,自己有拍电影那种技朮手段么,不要怕苦,头恼要囹活,古板你就做不成,导渲叫你个准样做你就准样,自己放活私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非也!故事是电影艺术的核心,而不管是影像技术还是影像艺术都是服务于故事需求,不可本末倒置!如果确实在遇到需要取舍之时,那也只能折中于最佳方案,而非选择唯一的存在!如果只是一味的注重视觉的冲击力,而忽略故事的表达需要,更或者脱离故事!都称不上是电影艺术,当然你可以说你追求的是影像艺术和电影无关,那么也就大可不必有牺牲故事一说了!其实就中国电影而言,为了所谓的极致影像画面,就数不胜数!什么《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
诚然!好电影需要好故事、好故事需要好的且符合需要的表达方式和技术手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觉得真实最重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好得艺术性人物形象,更加会加深主人翁的性格特点且相得影障,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如小说一样重于对人物的细致入微的描写,故事才能有骨有肉,从而打动观众的心。又如戏剧的化装一样的道理;怎么能够削弱故事性呢?如果死死板板像僵尸,那又有什么看头?即使是新闻记录片,里面也有特殊表情的显示镜头,不知说的对不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时候,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很难相得益彰,就像叫好的不卖座,一样,文艺片和商业片,很难走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有些东西,注定小众,曲高和寡,就像王家卫的电影,完全是靠他的知名度,才赢得广泛认可一样,玩艺术的,尤其极致艺术,很多人并不懂得新赏,看不懂的东西,必然应者寥寥,我们做艺术,可能是为了探寻清幽深邃的内心世界,但是,那种深刻,有时候,只属于孤芳自赏,就像人迹罕至的地方,才有空谷幽兰一样,天山雪莲,只能在寒冷的极地开放。世间事,有得便有失。总不能十全十美,面面俱到。一种追求,就代表着另一种追求的牺牲。就像断臂的维纳斯一样。只是尽量做好十全十美是我们的追求。那就像远方的星光,虽然够不到,却永远是内心的追求。一种极致的渴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电影要想给观众极大的刺激,比如一会哭一会笑,这是很难表现的。人是刺激性动物,我是这样认为的。
上一篇:重度抑郁、重度焦虑是不是像有些人说的真的听不进任何道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