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浙江官宣第一批疫苗已产生抗体?具有哪些意义?
疫苗,病毒,抗体如何看待浙江官宣第一批疫苗已产生抗体?具有哪些意义?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看待浙江官宣第一批疫苗已产生抗体?具有哪些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2020年2月22日,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宋志恒表示,他们的第1批疫苗已经产生抗体,已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开始进行重组病毒的培养,将于近期开展动物实验。浙江省对病毒的筛选到第4代,目前,科研人员争分夺秒,攻克难题。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疫苗研发的周期比较长,我们必须尊重科学规律,经过科学严谨、安全的研究过程。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快速研发安全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当前的迫切需求。那么疫苗现在研究到哪一步了?且看…
腺病毒载体疫苗
在腺病毒载体疫苗方面,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科研攻关组组长、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2月18日表示,他们2月5日完成抗原基因的DNA质粒的构建,2月12日在细胞水平证实抗原蛋白成功表达;2月15日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候选疫苗株,预计将于2月28日前开展动物实验。
mRNA疫苗
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科研攻关组组长、省科技厅厅长王瑞2月18日称:在mRNA疫苗方面,1月30日获得了完成S蛋白基因合成工作;2月2日完成1毫克mRNA疫苗合成;2月4日在细胞水平证实蛋白表达成功。动物实验证实mRNA疫苗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抗体,目前正在进行中和实验评价中和抗体情况。
近年来兴起的新一代mRNA疫苗技术,具备开发与生产周期短的优势,能够实现疫苗的及时生产及应用。常规疫苗的研发, 分为发现验证、临床前、临床期三个阶段,有的可能历时几年、耗资几亿元。
近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平台与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依托“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干细胞战略库与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平台”课题子任务——mRNA合成平台成果,快速推动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研发。近期,该项目已紧急完成立项备案。他们将利用相关平台技术,快速合成针对本次新型冠状病毒关键靶点的多种不同抗原序列的mRNA,并通过纳米脂质(LPP)载药技术制备成制剂,通过体内、动物实验,筛选和验证有效抗原,在此基础上将能在40天内完成大规模预防性2019-nCoV的疫苗样品生产、制备。疫苗样品制作完成后,可以送国家指定机构开展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测试,完成必要的审批后,可尽快推向临床。
预防性疫苗是扑灭重大突发性传染疾病大规模流行的关键。针对本次2019-nCoV的流行,传统的疫苗存在生产周期太长的问题,例如重组蛋白疫苗的生产周期要5至6个月,不能满足及时扑灭疫情的需要。
重组蛋白疫苗
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科研攻关组组长、省科技厅厅长王瑞2月18日称:在重组蛋白疫苗方面,1月26日完成S蛋白基因合成工作;2月5日完成携带S蛋白基因的穿梭载体构建;2月17日获得第一代重组杆状病毒,正在制备第二代重组杆状病毒。
疫苗研发有固有的周期规律,在紧急情况下,开发和审批的流程大大加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平时看新闻或者消息,一定要看全文!不然很容易让我们产生一些误会,像这次关于浙江官宣得第一批疫苗已产生抗体,我看网上就有人认为我们离拥有疫苗很近了。
实际上,它与我们大家想象中的疫苗还差很远呢!
大家先回顾一下这则浙江的官宣新闻内容:
22日下午,在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七场)上,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宋志恒表示,第1批疫苗已经产生抗体,已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开始进行重组病毒的培养,将于近期开展动物实验。
随即他们公布了目前他们所研发的各类疫苗的进展:
1、灭活疫苗研发上,已初步完成疫苗研制用毒种种子批的建立。
2、重组蛋白疫苗研究方面,经第一批预实验小鼠测试,已产生抗体。
3、mRNA疫苗研发已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4、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研发上,开始进行重组病毒的扩增培养,将于近期开展动物实验
大家可以发现,对于这一次疫苗的研究,并没有只研发一种疫苗,而是采用多种技术路线同步开展研发多种疫苗。目前据了解,我们国家有5种病毒疫苗在研发当中,分别为: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以及mRNA疫苗。而这当中最快的,也就是像浙江官宣的那样,部分疫苗项目进入动物试验阶段。
那么这一次浙江官宣的腺病毒载体疫苗等部分疫苗项目进入动物试验阶段,到底意味着什么?真的离我们拥有疫苗很近了吗?
要了解这些,我们肯定要对疫苗种类以及疫苗的研发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我们先来看看上面提到的5种疫苗到底有什么区别?
大家必须要明白的一点:疫苗不是用来治疗新冠肺炎的,它的出现是为了预防,避免大家被病毒感染。而它保护我们大家的原理就是用一种加工后的病原体生物制剂来刺激我们免疫细胞,让我们在这种生物制剂的刺激下,产生抗病毒的抗体,而当我们下一次真被病毒入侵时候,这时候我们免疫细胞就会有记忆,就会快速调动之前那些免疫细胞,一举将病毒歼灭,从而避免疾病的发生。
而不会像现在这样,由于我们免疫细胞对病毒一无所知,只能调动所有的免疫细胞都去试一遍都去攻击,在第一时间内没有及时清除入侵的病毒,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那么那种可以刺激我们免疫细胞的产生抗体的生物制剂就是我们的疫苗,而根据不同的制作原理,就有了上面5种等不一样的疫苗。
第一种,灭活疫苗。它是最传统的疫苗,就是将我们病毒分离出来以后,通过一些化学等方法将其灭活,毒性完全去除,然后进行纯化制成的疫苗,像我们现有的甲肝灭活疫苗、肺炎多糖疫苗等。
第二种,是与灭活疫苗相类似的减毒活疫苗。不同点就是,这类疫苗经过处理后,只是毒力减弱,病毒还是活的,但不会使人致病又能刺激人体免疫达到产生抗体的效果,大家小时候吃的“糖丸”就是这一类!相比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更容易刺激我们人体免疫,接种次数会明显减少,唯一不足就是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会有一定的感染风险,当然,只要是我们国家已经普及接种的疫苗,基本上也不存在这方法问题。
上一篇:可以推荐一款国产,性价比高、安全可靠的家用四驱车型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