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一句有什么特别之处?
白丁,的人,鸿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一句有什么特别之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想望长吟有所思。
“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柳宗元见了刘禹锡的诗,好像看到了大雁南飞,听到了长猿悲鸣,再想想自己的身世与友人的别离,不禁肝肠寸断,于是又做了一首《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与其分别,不如解甲归田,若是皇帝开恩,赐我们做个“邻舍翁”,挚友终日相守足矣。不求高官厚禄,不求荣华富贵,知己成邻里,白丁也心甘。多么低廉的要求,多么质朴的话语,怎能不使朋友潸然!写完此诗,柳宗元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又做了一首五言绝句,题为《三赠刘员外》,诗云:
信书成自娱,经事渐知非。
今日临歧别,何年待汝归。
前诗中尽管条件十分低微,但对于被贬之人也算是奢求了,这些柳宗元心知肚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海浮沉怎能尽如人意?于是更加担忧二人的相聚无期,发出“何年待汝归”的慨叹。
柳宗元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世事变迁何人能料?人生短长谁人能测?果然,柳翁的担心变为了现实,他到柳州才过了四年,就病逝在那里,二人这次的分离竟成了诀别。元和十五年(820),刘禹锡来到当年二人相别之地,想起昔日之情,睹物思人,不禁悲从中来,于是赋诗投湘水以吊。诗云: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我马映林嘶,君骓转山灭。
马嘶循古道,骓灭如流电。
千里江篱春,故人今不见。
二人当年依依惜别时的情景历历如在目前:马嘶骓鸣不肯前行,至今回声荡漾在耳畔;滚滚的湘水依旧,往日的知音却不在,滔滔的湘水怎能载得动这痛失亲人的悲愁?诗文娓娓叙来,情真意切,足见故人挚友的情意似水流长。
从以上两人的诗句中,我们不难窥见两位“鸿儒”的交往何等深沉。下面再看刘禹锡和白居易的晚年之交。
刘白莫逆之交
刘禹锡和同年出生的白居易因一次偶然相遇交上了朋友。刘禹锡晚年,迁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他与白居易有更多机会在一起谈心唱酬。
对政治已经感到厌倦的白居易很同情刘禹锡的遭遇,写了不少对他满怀同情的诗。公元826年,刘禹锡从和州罢官返洛阳,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人在扬州相逢共饮。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赠诗一首: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这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既是白居易对朋友仕途坎坷的同情和安慰,也是为自己的类似经历而叹息悲愤。对于白居易的安慰和委婉的赞扬,刘禹锡写了一首酬答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不为自己的厄运而悲,能为他人的成功而喜,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表现了十分豁达的胸怀。他诗中的两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格调高昂,催人奋进,历代为人们所称道。白居易称其为“诗豪”,看来也毫不夸张。
到公元836年刘禹锡迁升为太子宾客之后,他和白居易更是往来频繁、互相唱和、情意深厚,世人把他们合称“刘白”。他们的唱和之作,白居易曾编撰成《刘白唱和集解》。
总结
刘禹锡一生都在实现着自己的人生哲学——“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和柳、白有共同的遭遇和不幸,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同时他们都为中唐诗歌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作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仗特别工整: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平仄也相对。更主要的是本联体现了陋室主人的交往与高雅情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一句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一句名言出自“诗豪”刘禹锡的小骈文《陋室铭》,但就这个句子来说,本身并没有多么奇特,只是说一个人的朋友圈子层次问题。这是古代自视清高的文人的一种表白,是对自己身份的一种摘除。意思很简单,我谈笑的人都是“鸿儒”,大学问家,交往的人中没有“白丁”,白丁本意是指没有功名的男子,后来泛指普通老百姓。
那么刘禹锡这么说是不是瞧不起老百姓呢?
放到当时的社会情况来看,白丁能够从事的工作都是下层劳役,确实和知识分子在精神生活上有很难跨越的鸿沟。一个官场中人,再怎么被贬谪,甚至因罪身死,身份上来说和白丁还是有区别的。这是一种事实存在的社会现象,就好像今天的官员,在社会生活中自然会和普通劳动者交流沟通,但是要成为知心朋友、谈笑风生是绝对没有可能的。
有很多人到了一定职位,就会自动和过去的朋友圈进行切割——这不能说是势利,有可能是组织规定,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层次不一样,圈子就不一样了,自然就脱离了。
不过我们今天说这句话的时候重心是在前半句的,也就是对朋友的夸赞,后半句一般就选择性忽略了,毕竟平等、和谐才是新时代人际交往的正常方式。
我们不必否认刘禹锡这种意识中对“白丁”的忽视,但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在当时,刘禹锡算是不错的官员,他因为“八司马事件”不断被贬,被地方官员戏弄,但是他不负“诗豪”之称,性格开朗向上,从民间学习了“竹枝词”并进行了文人改造,发扬光大。所以刘禹锡在老百姓中应该还是有地位的,同样因为他一直在底层,而且深入考察民歌文化,他和普通民众的关系应该还是不错的。
那为什么会在《陋室铭》中口出“往来无白丁”呢?
这是有原因的。
刘禹锡写这篇骈文是有脾气的。但是作为一个性格开朗的文人,他选择了写骈文这样一种方法来抒发自己的心情,同时在文章里用幽默、调侃自我宽解,同时皮里阳秋、指桑骂槐地批评让他生气的那些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