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2020年中国的旅游行业如何发展?
疫情,旅游,旅游业2020年中国的旅游行业如何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毋庸置疑,旅游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精神性消费,即是精神消费就要求舒适、舒坦,淡定从容地享受旅程。但就眼前而言,疫情造成的恐慌与焦虑依然萦绕在人们的心中,大部分城乡尚未解除社区周期性的隔离,人们无法像往常一样心无旁骛地体验旅游。
在经历了长达一个月的“禁足”后,是存在“憋不住的人群”,心存侥幸期待出去放风,这是人性使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至少在当下不值得鼓励。这个群体也毕竟是少数,在“出门放风承受感染风险”和“居家等候确保身体健康”这二者之间抉择,我们相信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
更何况,景区一旦开放,哪怕是局部的、有保障的、有序的、有预约机制的开放,都会给“心存侥幸的游客”和“心存侥幸的景区”带来一定的压力。游客为了“放风”要自备一套防控设备;景区为了迎客,要做好测温、消毒、控流、监视等一系列附加的防控工作,不管是对于旅游者而言,还是景区经营者而言,这不仅是成本的压力,也是心理的压力。
很明显,当下依然紧缺的口罩就是个问题。前期给武汉捐献口罩的日本,随着日本国内疫情的增长,近日也宣布国内口罩紧缺,有赖于从中国进口。
那么,对于已经复工复产的旅游景区来讲,是游客自备口罩,还是景区免费发放口罩?如果遇到没戴口罩的游客,景区是给游客提供一个口罩,还是拒绝游客入内,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正是因为急于“顶风作案”——跟着抢着复工复产,很多地方文旅主管部门、机构和企业,开始鼓动员工给景区防控捐赠口罩;某些地方出台的景区复工复产工作指南,甚至明确要求游客“戴口罩”,游客之间要“相隔1米距离”,核定承载力不超过“30%”、“50%”等硬性指标。
大家想想这个情景,这叫什么事儿?这是在旅游吗?此情此景,将一个原本赏心悦目、放松身心旅游景区,活脱脱地变成了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提防、相互疏远,每个人都心怀忐忑的禁忌之地。这又何必呢?不仅旅游的体验性和舒适度无从谈起,反而给游客身心以及景区的运营都带来的“看得见的压力”。
我们深知此次疫情对旅游业带来的沉重影响,也深深理解旅游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尽早恢复旅游的心情,但是,从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以及旅游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来说,这时的旅游恢复都是不合规律的,是不合时宜的。我们不能情急之下就忽略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和基本前提——
对于旅游来说,只要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有保障,她依然是人民对品质生活的追求,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中央政治局疫情防控会议也强调,在疫情后要重点“帮扶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始终觉得要立规矩、规定还要融入感情!人是最美的风景!没有任何自然景观能代替人文,风景一定要当地的人文,也就是自然风景要融入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疫情,旅游业迎来了寒冬。旅游业很脆弱,灾难面前首当其冲,但是我相信,疫情过后,旅游业必迎来井喷。因为很多人在家禁锢太久,时刻都想着赶紧出门多呼吸呼吸大自然的空气,到国外去走走看看。旅游业会慢慢复苏到疫情前水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昨天央视官宣暂缓跨省旅游又将大家刚燃烧起的热情浇了一瓢寒彻入骨的冰水。
朋友圈里能看到旅游行业的百态众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夜不能寐,一向睡眠很好的我,也开始在凌晨4-5点醒来。叫醒我的绝非梦想,而是惶恐和不安。身处旅游行业末端景区资源供给方的我们,该如何面对?
去看那些清醒冷静的人们吧,或有条不紊的做着最坏的打算和最好的安排,或另寻他途。
这个行业并非走向没落,对大家而言都是一次向死而生的机会,谨慎前进,好好活着!
看这些盛开在新疆喀拉峻大草原上的“顶冰花”,不管你来与否,它按照自己的节奏,破土,顶冰,迎风绽放,千百年年了,一向如此!
一切皆有定数,一起向前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年旅游业损失已成定局,只能靠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吸引游客尽量满足国内资源。可以附带福利或加赠景点,或途中设有奖游戏,以某项免费卷形式入住酒店或免费餐饮(适合的价值),既增加了娱乐又带动其他人来旅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国产品牌最好的吉他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