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孩子上早教问题呢?
早教,孩子,宝宝如何看待孩子上早教问题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早教可以早早的培养还在的社会性,正常情况下,孩子接触外人的机会是很少的,通过早教营造一个与其他宝宝互动的氛围,这对于增加孩子的主动性,社会性有很大帮助。会在宝宝更加勇敢的表达自己
早教也可以营造一个很好的亲子空间,在早教课程上课,父母可以更专心、更高质量的陪伴孩子,这对于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很大帮助
据我了解目前比较高端的早教都采用了双语教学,较早的接触外语对孩子有很大的益处,外语在社会应用上越来越广泛,会给孩子营造一个纯正的外语环境!
对于父母的也会带来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提供一个放松的场所,早教课堂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一起俩孩子,能够极大的放松自己
所以一个正规的早教肯定是有意义的,即使孩子外在的表现没太大变化,但是对于大人,对亲子关系的完善肯定也会带来正面的影响,这些可能是早教最大的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早期教育不等同于教育训练早教不能与“找个老师给孩子上课”划上等号,额外给孩子加强训练绝对不早教的初衷,家长要做到“以情为先”、“以养为主、教养结合”,每天至少抽出一小时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与他们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良好互动。这是因为婴儿自出生那刻起,就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家长要关注并培养其身体、情感、认知、社会活动能力等。2、早教需顺应孩子发展规律早教的实施要与孩子们的年龄相匹配,不能年龄段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表现出了较大差异,而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开展的早期教育才是最有效、最正确的。而且早教的实施需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过早的早期教育开发只能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无端给孩子今后的发展增添压力。因此建议家长谨慎选择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模式。3、早教应以安全第一家长们无论进行何种类型的早教活动,安全始终应放在第一位。不可为了达到某个课程目的而不考虑安全隐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学龄前教育儿童有“三早”不能忽视。
尽早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核心思想就是不要骄惯孩子,让孩子能够自我管理、认真负责、积极乐观、坚持运动。良好生活习惯不但要培养孩子做家务,还要有良好的作息习惯,讲究卫生,尊敬师长,不玩手机等等。这样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为以后好好学习打下基础。尽早开发孩子右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6岁发育完成,而6岁以前是开发右脑的黄金时期,越早开发右脑潜能的孩子,全脑发展越平衡,右脑记忆更牢固。在人的大脑记忆分工中,左脑记忆是一种“劣质记忆”,不管记住什么很快就忘记了,而右脑记忆的因为特殊的海马记忆功能,往往具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通过诸如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开发右脑潜能,增强右脑对事物的专注意识,就好比我们对准某一景象聚焦拍照一样,将这些信息快速准确地集中起来,而不是分散的零碎的收集记忆,从而锻炼对学习和记忆的专注力。尽早培养孩子学习兴趣。这个时期不一定让孩子深入学习,可以让孩子看一些学习汉字和数字的图画书和动画片等。家长应当多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一旦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学习成绩的提高就成功了一大半。从小就培养孩子尊重知识、尊重书本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基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家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之前的教育。
很多家庭会选择一家比较好的早教中心,让孩子先接受一个基础教育。
早教可以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让他们多接触除父母以外其他的小朋友,用他们能听得懂的语言交流沟通。而不是只会和身边亲近的人相处。这样小孩从小就会比较害羞认生,不利于他们性格的发长。
现在的早教中心还会针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有一系列的亲子互动活动,这更是让孩子在开发智力的同时又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特别是如果爸爸能有时间陪同就更好了。
早教是为孩子进入幼儿园接受传统教育打下基础。如果突然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前期也没有让他们接触其他小朋友和其他老师的教学,孩子肯定是害怕和抗拒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早教很有必要。俗话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我们就从早教开始让孩子赶紧适应这个社会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上早教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孩子可以接触很多小朋友,培养社交能力,学习语言知识会更多,更丰富,更早独立。不好的一面就是太早了,不会怎么表达,如果早教老师没照顾过来,有时候会让孩子有挫败感,以后上幼儿园就会留下后遗症。如果有条件,老有人带孩子可以陪孩子去早教班,这样可能会好一点
上一篇:疫情中我们如何保护自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