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高海拔的地方为什么会缺氧呢?
高原,氧气,海拔高海拔的地方为什么会缺氧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高原反应症状
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
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
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等不同的表现。
还有人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或积血块等。
西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高原上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使人类的正常呼吸受到较大的影响,初去的人很难适应。
♦️高原反应的避免与疗法
1.进入高山前应对心理和体质进行适应性锻炼,如有条件最好在低压舱内进行间断性低氧刺激与习服锻炼。
2.初入高山者如需进4000m以上高原时,一般应在2500~3000m处停留2~3天,然后每天上升的速度不宜超过600~900m。
3.到达高原后,头两天避免饮酒和服用镇静催眠药,避免重体力活动,轻度活动可促使习服。
4.避免寒冷防冻,注意保温,上山前使用乙酰唑胺,地塞米松,刺五加,复方党参,舒必利等药对预防和减轻急性高原病的症状可能有效。
5.有器质性疾病、严重神经衰弱或呼吸道感染患者,不宜进入高原地区。
[饮食调理]
主张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避免烟酒和服用镇静催眠药,供给充分液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高海拔的地方,气压较低,氧气稀薄。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空气基本都分布在地球表面,在高原部分,随地势的升高空气就越稀薄,有由于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因而空气中的氧气都分布在地势比较低的地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高海拔的地方气压较低 ,氧气稀薄,人体吸氧量减少 ,所以会引起缺,也就是高原反应。
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空气基本都是分布在地球表面,在高原的部分,空气随地势的升高而愈加分布的细薄,又由于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因而空气中氧气都分布在地势比较低的地方(二氧化碳更低),氧气含量减少率,大于空气减少率,使得空气中氧气体积低于21%。当然,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强的降低也是造成高原反应的主要原因。毕竟,人体内的压强是不变的,而空气压强却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造成人体内外压强不相等,使人呼吸更加困难,这个因素也不可忽略。
高原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氧气含量的减少。因为,产生高原反应的根本原因是人体缺氧,而压强降低则是造成人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压强降低本身并不会产生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high altitude reaction),亦称高原病、高山病,严格说是高原病的一种分型。是人体急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不适,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常为前额和双颞部跳痛,夜间或早晨起床时疼痛加重。肺通气增加如用口呼吸,轻度活动等可使头痛减轻。高原病根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慢性两大类,再根据低氧突出损害的器官系统进行临床分型。
高原反应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以及体质等有关。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50%~75%的人出现高原反应,但经3~10天的习服后症状逐渐消失。本病的发生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与男性的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与女性的体重指数无关,说明肥胖男性易感性大。
高原适应不全的速度和程度决定高原病发生的急缓和临床表现。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分为3种类型,即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彼此可互相交叉或并存。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又称Monge病,较少见。主要发生在久居高原或少数世居海拔4000m以上的人。有慢性高原反应、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血压改变和高原心脏病4种临床类型。急、慢性高原反应是急、慢性高原病的最轻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氧气主要是位于地球表面,随着地球纬度增高,空气含氧量会逐渐下降,在高原地区由于地球纬度高,氧气含量稀薄,那里的人群血红蛋白含量相对较高,用于代偿空气氧含量不足。建议您如果去高原,需要做好身体准备和心理准备,预防高原病的发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空气稀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