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疫情期间中小企业担心人才流失怎么办?
疫情,员工,企业疫情期间中小企业担心人才流失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企业担心人才流失,人才也担心企业破产。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任何话术和管理方法都是最愚蠢和最低级的选择。真正能让企业渡过疫情这个难关的,是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员工,开诚布公的告诉他们企业遇到了困难,希望大家能团结在一起,一起拼搏。
每位员工都不傻,特别是那些能力强的企业员工。试图掩盖公司的运营状况而强调公司一切都还好的操作,会起到负面效应极大的效果。毕竟员工都明白这个困难时期,公司肯定遇到了困难,不会太好。如果信息还不对称,员工心里一定会猜测公司是否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盘算自己是否要找寻新的退路。
因此,疫情期间要做到以下三点,保证企业的人才不流失。
开诚布公的交流,真心实意的团结
疫情期间,大多数企业推迟了上班时间甚至闭馆至今的。轻资产的中小企业选择了远程办公的工作方式,而重资产的企业只能戴着口罩走上生产岗位。说实话,这时候每个人都是人心惶惶的,对肺炎的恐惧、对公司的担忧和对自己收入下降的焦虑。
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召集起来大家,开一个稳定军心的会议。在会上重要的是要真实的展现企业状况:我们疫情期间的损失由多大,现金流还能支撑几个月,公司预计什么时候开始好转等等。通过详实的数据,让员工清楚地知道公司现状,有压力的同时也会松一口气:公司比想象中还是好一些。
所以,真实的展现,能击败所有的流言蜚语。
阳光正向的引领,积极向上的精神
公司基本上所有的精神面貌,都是管理者的精神面貌的镜子。如果管理者是悲观负面的,那整个公司员工对于公司未来的信心是逐渐衰减的,最终衍生出其他的想法;如果管理者是乐观正面的,公司员工对于公司的未来的信心是有底气的,就能把心放在业务上。
特殊疫情期间,对于管理者来说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要细心的展现出来。比如对每个人都要保持微笑,在员工获得成绩或者进步时大声的夸赞、午休时间与核心员工畅谈公司的未来等等。这些细节都能从内心的感染员工,让他们充满斗志,共同度过疫情难关。
所以,从实际内心传递出的信心,远超于嘴上积极的口号。
合理调整业务节奏,保持公司的稳定。
事实上,我发现大多数公司在疫情期间出现了两种极端。一种是由于公司业务被耽搁了一个月,业务压力极大,每天员工要从早忙到晚,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另外一种是公司由于客户等合作伙伴都还未开工,每位员工都无所事事地坐在办公室或者在家玩耍,百无聊赖。
说实话,这两类公司氛围都不好,真正好的状态是“让员工有事可做,但也不能无事不做"。针对第一种过于忙的企业,要做到合理分配任务,把最重要的事情先做了,其他的事情可以暂且放一放。员工在这个特殊时期,压力过大容易把自己紧绷的弦崩断。
第二种公司,可以考虑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员工的技能和能力。比如可让员工去参加网上培训班,或者每天让一名员工给大家分享一些工作上的认知等。
所以,充实而又不忙碌,员工稳定性才会更高。
总结
要想疫情期间保持核心人才不流失,主要做到这3点:公司真诚地公布数据、管理者阳光正向的引导和员工工作节奏的把控。当然,每个公司的风格与行业都是五花八门的,有些因地制宜的方法也会起到一定效果。希望企业都能在这场疫情中活下来!
欢迎关注我@爱倒影的瓶,前百亿基金投资人,实体行业创业者,每天以管理者的角度分享投资与职场的思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小企业担心人才流失的话就要在假期期间做一些人性化政策,比如让员工安心在家工作,工资正常发放!另外,给员工人性化关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讲一个我们自己的故事。预判到疫情发展的严峻,今年公司许多人都放弃了去外地过年。年三十的前一天,疫情已经开始从武汉周边向全国迅速蔓延,作为园区的运营者,我们还在开会,要求公司上下对此要有清醒认识和预案。大年初三,疫情形势不断恶化,各地政府也开始采取各种手段应对春节后返程人流可能带来的疫情增长甚至爆发,为了做好办公楼宇将要面临的防疫准备,我们快速研究决定需要有一套连接楼宇运营、物业管理和入住企业员工的防疫工具,既能满足我们自身使用,又能为其他园区、社区和企业提供防疫帮助。核心人员线上配合两天完成设计,开发团队三天完成开发测试,正月初七快速实现了无接触线上园区和企业防疫工具的应用,十多天时间京津冀30多个园区和社区使用这个线上工具开展防疫登记和人员体温与行为监测。随着2月10日企业复工,我们优化了企业服务平台的使用场景,迅速向开工企业和员工推送线上企业服务以支持企业复工和灵活办公。疫情中的情人节那天,属地政府相关部门在送政策的同时也提出了尽快打通政府与产业园区和入住企业的信息传递通道、资源共享通道和企业服务通道,我想这不仅是一个地区的需要,而是代表了整个行业的迫切需要。
刚才说到疫情确实既带来了一些行业的危机,也催生了许多行业的机会,国家在公共卫生、医疗设施设备、医疗信息化体系、社会应急体系上进一步增加投入,互联网应用在医药、教育、办公、生鲜等领域的进一步深入,仿佛一夜之间我们被加速进入了一个被数据和智能驱动的线上化、无接触社会生活,虽然它还很雏形。我们深切感受到与企业发展相关的一些方面因疫情而加速转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