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红楼梦》中贾正真的不喜欢贾宝玉吗?
宝玉,他的,不喜欢《红楼梦》中贾正真的不喜欢贾宝玉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红楼梦》中贾正真的不喜欢贾宝玉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红楼梦》中并没有贾正,有一个叫贾政的乃贾宝玉之父,这大概是真的,当然那時并沒有DNA检测,贾宝玉是否真是贾政之子,現在有人怀疑,也不是没有道理。
一是荣宁二府大多数人道德品质低下,用現在语言叫作风不正派,男女关系复杂,正如焦大酒后所言“…...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这不正是骂的贾珍,贾琏等人吗?。表面看,贾政一付正人君子,道貌岸然的样子,内心怎么想的,大概也和看上鸳鸯的贾赦好不到那去,这是其一。
其二贾政,思想正统,是维护封建阶级思想,秩序,法统的典型代表人物,偏偏生了一个具有叛逆性格,其言行,父子大相逕庭,按一般DNA遗传,好像有点不太对劲。怀疑也不是没有道理。怀疑必竟是怀疑,没有任何证据,心里最清楚的也只有王夫人知道。
贾政喜不喜欢贾宝玉,喜欢是肯定的。只不过他要按正统封建阶级的需要去塑造贾宝玉,但贾宝玉偏又我行我素,按自己路子走下去,贾政恨铁不成钢,难免“棍棒”解决问题。因此,贾政并不是不喜欢贾宝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一种爱,叫严厉。恨其不争,也是爱的一种表现。真正的爱,是不轻易表露,心内尽知。
任其所为,才是不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你说反了,是贾政这老学堂对宝玉太爱了,爱之欲深,恨之则切。一边恨宝玉咬牙切齿一边是希望宝玉能好好用功读书,比在女人堆里混有出息,但是这宝玉也像条倔驴,就是不配合贾政的望子成龙的愿望,依然我行我素,和怡红院里的女子瞎玩。从大观园落成贾政让宝玉表现,明话上都是恶斥其实却是爱玉之心。只不过古时候读书人迂腐之人颇多,又特谦虚,即使喜欢也是委婉表达甚至是正话反说,让今人也是一头雾水的。可见封建制度下文人学士有多累啊。贾政多少也算是饱读诗书之人,一心求取功名,对于宝玉读书只许读四书五经,其他杂书都是万万不能的。就是希望宝玉通过读书,走上仕途,好光耀门庭。所以正常的人伦被泯灭,看见宝玉都是家长似的命令,非打即骂,这样的家长这么粗暴的方式用来教育孩子,这样的孩子能成材才怪了呢?大儿子贾珠说不定也是管教的方式粗暴才有了早夭的可能,但贾政却不知悔改,用自己的独特教育方式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指的道上努力。爱是本意,却把自己的恶现了原形,不能不说贾政这个做父亲的失败。即使做儿子也没得到贾母的多少欢喜。贾政看贾环与宝玉作了一番对比,也算是佐证贾政对宝玉的喜欢。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可能这样的暴力家长也是有的,只懂粗暴干涉孩子的行为,又不说出孩子言行错在哪里,给孩子的关爱始终带着大棒,真的行不通了。父爱有有威严更要有和蔼的一面,孩子才能和你正常沟通与交流。多些斯文与真诚,做一个有魅力的汉子相信比做一个拿着大棒更能教育好孩子的,身教重于言教让孩子感受到父亲山的威武也能感受到父亲情怀的一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首先贾政喜欢贾宝玉是毫无疑问的,只是封建时代讲的是“严父慈母”、“养不教,父之过”。贾政是一个典型封建正统思想的父亲代表,对宝玉的爱是用“严”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已。
贾政与正室王夫人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珠英年早逝;次子宝玉是嫡出唯一的血脉。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一章节里冷子兴提到宝玉时说:
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不大喜悦。
然贾母对宝玉爱若珍宝;其母王夫人不识字、教导宝玉不得要领。做为父亲的贾政自然要担起教育这个未来继承者的重大责任。
贾府当时面临的是,“安富尊荣者多,运筹谋划者无一;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宁国府的贾珍、贾蓉,荣国府的贾赦等人都是只知安享富贵、骄奢享乐。家族虽已钟鸣鼎食、荣耀三代,如今却已隐隐露出破败之相。贾政这一脉是荣宁二府中唯一的中流砥柱。贾政自然希望宝玉能好好读书、光耀门楣并为自己挣得个好前程。
贾政的“不大喜悦”,是对宝玉寄予了厚望,才会对抓周预示的结果感到特别失望。而后,让贾政担心的情况也一一得到了验证。宝玉果然淘气异常、只愿与女孩子混在一起,还说了‘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类有孛于封建常理的话。
对贾政来说,为了让宝玉走上正途,自然只有严加管教。爱之深、责之切,说得一点没错。贾政的这个“严”真的是有些夸张、过度,不仅体现在对宝玉功课的严格要求、对宝玉行为的严加约束、还体现在对宝玉貌似冰冷苛刻的态度上。
事实上,就是现在,有些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和贾政相似,而贾政所处的那个封建时代,讲究的是“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这一套,认同“棍棒之下出孝子”。贾政的“严”虽然有些不合情理,事实上却和所有望子成龙的父亲一样、是对儿子寄予厚望的表现。
上一篇:在对待另一半的问题上,有不爱吃醋的女人吗?你们是怎么处理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