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诗经》为何又叫《诗三百》?
诗经,诗歌,孔子《诗经》为何又叫《诗三百》?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又因为在汉武帝时期流行的《诗经》版本篇数是305篇,取其整数部分,正好是300,这是一个约数,而这这个叫法在汉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比如孔子就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yǔ)!”逐渐地,出于流行传播和叙述方便的原因,人们口中的《诗经》也就有《诗三百》叫法了。
总结
笔者认为,《诗经》是各诸侯国协助周王室采集,之后由专业的乐师和史官合力编纂整理而成,而《诗经》在先秦时期的叫法是《诗》,从汉武帝之时起,《诗》才叫《诗经》的。《诗经》现存311篇,此外有6篇只有题目而没有内容,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有内容有题目的《诗经》篇数是305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希望能帮到你!采纳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诗经》为何又叫《诗三百》?
《诗经》原来不叫《诗三百》,甚至原来也不叫《诗经》。不过《诗三百》的称呼甚至要比《诗经》来得更早。
诗最早存在的形式,就是歌词,是人们在曲调附着之下的唱词。即使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这种带有曲调的哼唱其实就是“诗”。随着文字和音乐的发展,到春秋时期,诗的形式已经成熟并稳定下来。
民间存在着大量自发的诗歌创作,《诗经》就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这个诗歌总集,是官方性质的。是周天子的中央音乐机构——乐府派出采诗官走访天下,搜集歌词,整理、加工、美化。
中央从民间采集上来的,称为“风”;周天子君臣创作或者诸侯进献的,称为“雅”;而主要由乐师创作,用于祭祀,歌颂先辈的诗史类作品,称为“颂”。
官方把这三类作品集合成一个集子,最早就叫《诗》。
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小雅”,这是根据乐曲来划分的。但从内容上看,小雅主要的宴会歌舞的唱词,还有一部分民歌;大雅主要就是大型宴会的歌词了。
所以我们说《诗》分三部分“风、雅、颂”,也可以说四部分“风、大雅、小雅、颂”。
这里还有个对联故事,北宋的时候,辽国来了个人,出了个下联“三才天地人”,刁难宋朝文人。这个确实很刁钻,因为首字是三,上联肯定不能再用三字,但是“天地人”又正好三个字,难倒了很多人。
最后这个上联让苏轼给对出来了,就是“四诗风雅颂”。三诗、四诗,其实就是一个东西,都是指“风雅颂”。
周天子为何要费心力派人到处搜集整理诗歌呢?这个问题因为不是这里提出的,我们就留到文章里讲。我们还是说为什么《诗经》由《诗》变成经,又被称为《诗三百》。
春秋末期,到春秋末年,中央政府权利架空,天下开始混乱。而孔子的儒学的理想就是恢复周朝礼制,他将以前整理的诗搜集起来,进行了删减,作为儒学教材,共有311首,其中有6首只有名字,没有内容。个人猜想,这6首应该是纯粹的舞曲,而不是歌曲。
剩下的305首有歌词记载,就是如今的《诗经》内容。孔子自己评论说: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到汉代以后,汉武帝独尊儒术,孔子地位提高,这个集子的地位也得到提高,成为儒家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之一,逐渐和《易经》、《乐经》、《书经》一样被称为《诗经》,成为至今我们对这本集子的正式称呼。
所以“诗三百”这个称呼是孔子自己叫出来的,也为后世儒家文人所通用,但是一般都是指代《诗经》。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古代有很多经典名著,甚至早在文字形成之前就有传唱,到春秋时期,文化圣人孔子等人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整理,编译订成册,流传至今的有“四书”,“五经”等。
相传,孔子整理了的古人诗作,共有305首之多,编成诗歌总集取名《诗经》,因为《诗经》里经典著作有300首之多,所以也叫《诗三百》。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对中国的文化传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我看有些在视频播放器上不能下载的片段?网友是通过什么得到视频在平台上展示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