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诗经》为何又叫《诗三百》?
诗经,诗歌,孔子《诗经》为何又叫《诗三百》?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诗经》为何又叫《诗三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情画意白蘋洲很高兴与诗朋词友分享《诗经》:
人们常谓《诗经》为“诗三百”,何谓“诗三百”呢?它是一部何样的作品呢?其中包括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诗经》的世界,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吧。
一、作品名称:
《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二、作品介绍: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大抵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据《史记》等记载,系孔子删定,近人多疑其说。其中民间诗歌部分,相传由周王室派专人(古称“行人”或“遒人”)搜集而得,称为“采风”。
有“男女相悦”之词,也有不少篇章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混乱,反映了人民遭受的压迫和痛苦;部分关于西周上层统治者祀神祭祖、赞美业绩的作品,提供了关于西周的兴起、周初经济制度和生产情况的重要资料。
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优秀篇章,描写生动,语言朴实优美,声调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
三、背景资料:
《诗经》既非一人所著,也非一人编辑而成。其作品来源主要有三:一是当初周朝设有专门采集民谣的官员。他们搜集民歌以供朝廷考察民情风俗、政治得失,“风”诗多源于此。二是宗庙祭祀之诗。三是周朝有“献诗”的制度,“雅”诗多是公卿士大夫献诗的汇集。
四、作品年代:
经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46)以后产生的。“周颂”的时代最早,是西周初年贵族文人的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描写农业生产的诗。“鲁颂”和“周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前770)以后。
“大雅”也是西周时期的诗,祭祀和宴会的乐歌居多,还有几篇叙述周室祖先的事迹和武功,是我国上古仅存的史诗。“大雅”的作者也都是贵族文人,但他们对政治现实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之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产生于西周后期到东周初年,内容一部分和“大雅”相同,一部分和“国风”相同,其中有不少优秀的作品。
“国风”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压迫和剥削人民的篇章,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和爱情生活。采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即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出民歌的特色。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计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诚邀,一缕英雄为您解答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一共有305篇。在先秦时期人们习惯上把《诗经》叫《诗》,也叫“诗三百”。《诗经》中大部分诗歌写成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大致有“王官采诗”、“献诗说”和“孔子删诗”三种说法。
一、王官采诗说
《孔丛子·巡狩篇》记载:“古者天子命史官采歌谣,以观民风。”《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节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然后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为了了解民情。
西汉刘歆《与杨雄书》中也写道:“召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
从以上史料的记载来看,《诗经》最初的收集和编选是由周王室主持的,也就是说采集诗歌的工作是由官方主持的,而且是由专业人士负责整理汇编。这是一个持续进行的工作。从官方人员到各地区采集民歌,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从全国各地收集上来的诗歌数量肯定是很多的。
二、献诗说
这种说法也是由根据的,周朝初期的时候,周天子为了“考其俗尚之美恶”,下令各地诸侯献诗。
后来到了周厉王时代,周厉王这个人可不像他的先祖那样,他没有励精图治的能力,是一个比较昏庸的人。当时召公曾对对周厉王劝谏,在劝谏的这段话语中,召公也提到了周代的创始者让诸侯献诗的事情。
他说了这样一段这样的话“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这就是被记载在《国语》中的有名的篇章《召公谏厉王弭谤》。
从这段记录能看出来,《诗经》的采集也是由周天子发出的,他是让各地的诸侯献诗。
三、孔子删诗说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据说原有诗歌3000篇,孔子根据周朝的礼仪标准,整理选编出了300首诗歌。
但是对于《史记》中记载的孔子删诗的说法,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学者都持怀疑态度。
(孔子绘像)
根据《左传》中记载,公元前544年鲁乐工为吴公子季札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天的《诗经》基本相同。在孔子出世的时候,已经有了基本篇数、编排方法和今本《诗经》大致相同的总集了。而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那个时候当时他才六、七岁,是不可能完成《诗经》的整理工作的。
孔子后来确实进行过删述“六艺”的工作,至于孔子对《诗经》是如何删述的,笔者认为,这是春秋末期的事情了,而且是孔子晚年才进行的一项工作。他对当时流行的《诗》版本经行了整理和校订,推出了一个比较理想的版本,一来是教育自己的学生,二来当然是“礼乐”方面的考量了。
为什么《诗经》又叫《诗三百》?
为什么《诗经》又叫《诗三百》?这是为了叙述方便的原因,也就是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感觉方便明了的原因,在先秦时期,诗经主要的流传方式就是口口相传。
在先秦时代,是没有《诗经》这个名字的。那时候的人们把它称为《诗》,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缘故。汉武帝把先秦时代的儒学经典著作《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所以自汉武帝之时起,人们才把《诗》称为《诗经》的。
上一篇:我看有些在视频播放器上不能下载的片段?网友是通过什么得到视频在平台上展示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