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问谁(弟子规里有一句: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其中“吾与我,不分明”,是什么意思?)
与我,分明,自己的人问谁(弟子规里有一句: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其中“吾与我,不分明”,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最近很多小伙伴想了解人问谁的一些资讯,今天小编整理了与人问谁相关的信息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弟子规里有一句: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其中“吾与我,不分明”,是什么意思? 2、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的意思是什么? 3、弟子规中: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这句话什么意思? 4、如何理解《弟子规》中“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这句话的意思弟子规里有一句: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其中“吾与我,不分明”,是什么意思?
“吾与多,不分明”意思是:是我,这个“我”是谁,不分明。
整句话的意思是:有人问你,你是谁,你应该报出自己的名字。如果说“是我”,那么别人仍然不知道你是谁。
引申出来的意思就是说:做人说话,要把事情讲得清清楚楚,让听者听明白。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事物和考虑问题,如此易导致了很多的误解,增加了交流的障碍,进而人为地妨碍了事情的进展。
扩展资料:
《弟子规》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
参考资料:弟子规-百度百科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当别人问是谁时就要将自己的姓名告诉对方如果只回答“是我”、“是吾”对方就弄不清楚究竟是谁。出自《弟子规》,《弟子规》全书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
赏析
《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就是其入门读本。
此书原名《训蒙文》,采用《论语·学而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的必备读物。
弟子规中: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这句话什么意思?
当里头的人回答说:你是谁?我们就要完全把自己的身分表露出来。譬如说,我姓什么?名字叫什么?我是谁?我将找谁?一定要报告清楚,让对方明了。
‘吾与我,不分明’。这里是讲,如果你说“吾”,就是自己的意思,“我”也是自己的意思。“不分明”,如果你回答说:是我、我啦。“我”是谁?别人不晓得。尤其现代家庭都有电铃,我们按了电铃,对方拿起听筒一定会问:你是谁?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要具名以告:我是谁,我要找谁,要让对方相信我们是谁之后,表明来意之后,他肯定就会开门。
千万不可以很鲁莽,电铃拼命的按。我们按电铃也是要轻轻缓缓的,不可以很猛很用力拼命的按。有很多小朋友每一次去上课,有时候他那个电铃按得非常急,很难听,往往我都会告诫学生,按电铃也要有气质,不可以拼命一直按。我跟他们说:你按完电铃一定要停一下,让里头的人,譬如说他在房间、在客厅、在厨房,他听到以后,一定要走路过来,才能为你开门,回答你。千万不可以认为你按了人家马上就要回答,这是很不礼貌的,因为不可能每一个人他都守在电铃的旁边。
这样的告诫学生之后,学生也能遵守这样的礼貌,按了以后稍微停一下。如果停了差不多二十秒、一分钟,没有人,我们再按一下,说不定在阳台后面没听到,这个时候我们才可以再按。千万不可以很用力的很快速的这样按,非常的吵,也会吵到别人。
“吾与我,不分明”,除了入门之外,我们在这里也附带说一下,每一次到了教师节,总会收到学生很多的卡片,问候的卡片。有很多学生以前在一起的时候,跟他很熟,现在长大了,他已经没有办法上课了,他对老师的怀念就会写个卡片送给老师,顺便问候老师。可是往往他们都没有具姓,只有写名叫某某,事隔那么久,学生又那么多,做老师的实在很难想起这个人姓什么?所以“吾与我,不分明”,对方知道我自己对老师的一种礼貌,要写信问候老师,可是老师他没有办法记住那么多的学生。
如何理解《弟子规》中“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这句话的意思
弟子规原文讲: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说:别人问你是谁,要回答自己的名字,如果只是回答我或者是我啊,这样的回答是难以辨别清楚的。
这句话是“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的后半句,而“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在上文中介绍过是指去别人家拜访时,已经进入了别人的家中,所以很显然问是谁的这个人与我之间是不熟悉的,因为如果是很熟悉的人,听到我的声音就已经能分辨出我是谁了。
比如,我去最要好的同学家找他,在大门口问他在不在家时,他如果听到了我的声音,是不会问我:你是谁呀?因为他已经知道我来了。
反之,如果别人听到了我的声音,依然问:是谁呀?那么说明他没有分辨出我是谁,也说明我们之间并不熟悉,所以当别人问我:你是谁的时候,我需要回答我的名字以及我与他相关的内容。
另外“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也是指在课堂以及诉讼的公堂的对话,在这两场合下如果别人问我是谁,我则需要报上自己的名字或者将自己介绍给大家。并且在这些场合回答自己名字比直接回答我,在语气和语义上也更显得平和,也表达对问者的尊重。
比如在古代,我第一天去私塾上学,教书先生问我,“一思读书”是谁呀?我回答:“我”与我回答:“先生,我是一思读书”的语气和寓意是很不相同的,回答一个“我”,语气比较自大,而回答“先生,我是意思读书”语气则显得尊重老师的问题。
再比如在法院的法庭上,我可能是被告,也可能是原告,也可能证人,在进入法庭后开始发言前,法庭需要每个发言的人确认身份,在我确认身份时需要把名字报出来,比如“我是原告的证人一思读书”就比“我是原告方证人”更容易让法庭辨别。
所以“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是一种一人交流的重要规则。
在这句话当中,两个字引起了我的注意,既“吾与我”是同一个意思,但有什么区别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