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激励孩子小升初加油的话(赢在初中,从小初衔接开始)
孩子,初中,问题激励孩子小升初加油的话(赢在初中,从小初衔接开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谓“衔接”不是只顾一头,因此“小初衔接”不要只顾超前学初中。
对小升初的孩子而言,当我们已经确定去哪所学校读初中之后,是不是就意味着孩子的小升初结束了呢?
孩子被初中录取后,甚至在此之前有很多家长会面对“小初衔接”这件事情。
在这个问题上,不少人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习惯性认为这个“衔接”是初中学习的一部分,跟小学却没有多大的关系。
因此也就导致了很多家长在暑假里只关注孩子初中文化课的学习,而对小学的学习直接丢弃。
孩子升入初中是这个孩子升入初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而不只是学习初中知识。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不要把“知识学习(学科类学习)”从孩子这个主体完全剥离出来对待。
我们要从“教育”的角度去看、从“初中学习生活”这个整体去看。
如此一来我们就会发现“知识学习”只是孩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客观讲影响“学习”的因素也有很多,例如态度、兴趣、爱好、认知、方法、习惯、目标、动机、效能感、基础掌握情况甚至包括“环境”等。
所以如果只关注“学习”的衔接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衔接”,那么这样的努力不说一定没效,但肯定是会事倍功半的,且从长期来看并不利于孩子各种能力的全面提升。
这里我给各位家长提几点方向性的建议参考。
01有始有终,先给小学收个尾不要把孩子们的“毕业考”看成是初中的一部分,它终究还是小学阶段的考试,只不过是最后一次考试而已。
关于考试我们一直都在强调的是可以不在意成绩(排名)的高低,但一定要通过试卷分析找到不足并且进行及时有效地解决。
除非毕业考孩子是完美发挥、没有任何不足暴露出来,否则我们为什么要放弃对最后一次考试的分析呢?
而放弃分析其实也意味着放弃某些问题的解决。
当然,有人会说“连卷子都看不到”,这个问题是存在的,如果确实解决不了这个困难也没关系。
对一般的孩子来说可以直接以期末复习阶段的那些卷子为分析材料。
而对于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来说,我的建议是给孩子找点难度较大的小升初试卷再做做。
如果孩子的正确率相当高那就可以直接开始初中学习了,但如果错的比较多(小学阶段没有进行过拓展学习的容易出现这个问题)建议先就这些不足进行一下巩固学习。
建议那些小学阶段成绩比较优秀但又没有太多课外拓展学习的孩子最好拿出至少一周时间来做做这件事情。
因为我们极有可能会发现我们的能力并没有那么的强。
要注意孩子的信心,不要打击、否定孩子,完全可以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处理这个问题。
例如:太好了!幸好我们做了一下这些题,让我们可以更早解决并且意识到之前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会给我们以后学习带来更大的帮助……
所谓的“衔接”既是指“首尾连接”也是指“承上启下”。
我们不能只顾初中这个“首”,却忽视了小学的“尾”。
02知识之外的“复盘”除了对小学的“学习”收个尾,我建议家长也要对孩子其他方面进行一个“复盘”。
把孩子小学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
条件允许的话父母可以先研究一下“SWOT自我分析”模式进行,如果觉得麻烦也可以简化一下。
我们可以用一张纸,中间画上一道竖线,左边写孩子的各种优点,右边写各种不足,且无论是优点还是不足不要只是家长说,孩子说的越多反而效果会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要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不足”上,事实上强化一些优点也是可以直接或者间接解决很多不足的。
所以对优点的分析同样很有意义。
除此之外父母要注意的是不要给孩子表现出一种问题都“很容易解决”的姿态。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展示我们的高明又或者是证明孩子的各种不足及其影响。
现在的孩子虽然大都很聪明但却没有太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巧妙地采取鼓励式教育的效果会远远好于否定、批判、打击式教育。
除此之外建议家长也要重点的,把自己的“不足”写一下。
可以把侧重点放在自己疏于对孩子的某些关心、帮助、指导等等,并且要给出孩子自己也要赶紧的计划、措施。
让孩子觉得他们和我们都有进步空间且还需要一起努力,会比让他们觉得只是要求他们去做很多的事情更容易让他们接受、认可。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围绕生活作息、运动、阅读、听课、作业、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等等各个方面进行一下复盘,并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和具体的措施。
这样复盘意义还是很大的。
03关于初中的“建设”之所以用“建设”而不是“计划”“规划”这些词语,是因为我是基于这两点考虑的:
第一点是很重要的“心理建设”,即围绕一些可能对心理产生影响的问题进行前期的准备;
第二点则是学习本身也像“盖楼”一样,先从“基础”开始一步步“建设”而成。
对很多家长来说,孩子上了初中最大的一个困扰还真不一定是学习,而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由于心理生理发展而带来的各种影响。
除此之外,到了新环境如何跟同学、老师相处、如何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各科目怎么学以及诸如初中学习的特点、注意事项、重要性等等也都可以提前进行心理和认知上的“建设”。
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对很多孩子而言只要足够勤奋、听话,即便是不够主动成绩也很可能还不错的,但我们都知道,这种情况还是容易“后继乏力”的,并不利于更高年级的学习。
而很多孩子之所以学习的兴趣、动机不强,没有内驱力等很重要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们本身对这事儿了解就不够,另一方面则是他们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期的说教尽管效果可能也一般,但起码会给孩子构建一个比较稳定的心理基础,一旦遇到了各种问题不至于慌乱——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父母既然能预料到这些问题,自然也就能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建设”可以贯穿于日常,对孩子来说可能有些时候是“偶然”提及的,但对家长来说还是应该提前准备的,尽量系统起来,不要想一出是一出。
04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问题上我重点提醒两个问题。
(1)、自主学习能力是需要培养的。
我们都知道纯粹依靠补习班的话是很难培养出来自主学习能力的(除非补习老师有刻意训练),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是自学就一定能培养出来。
自主学习能力是需要刻意训练和培养的,只靠要求是没用的。
关于这点家长有必要做做功课,我之前也写过相关文章,有兴趣的可以搜一下看看。
上一篇:及物动词有哪些(动词讲解(及物和不及物、连系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