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万物,天地,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话。有人批评老子这句话为阴险、刻薄,看事情太透彻。因为他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仁与不仁,生了万物,又把万物当成刍狗来玩弄。这就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
老子“刍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来是做祭祀用的牺牲,后来由于社会风气的演变,不再用真的狗,而改用草扎的狗来代替。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于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丢到垃圾桶里去了。
儒家常说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人帮助了人,都往往附带了条件,希望有所回报。于是老子说人要效法天地。天地生了万物,他没有居功;天地做了好事,使万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没有条件。所以真正要成为圣人,就要效法天地的这种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所以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弃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人之所以对万物差,是因为人的主观,人的自私的观念;这就是老子的本意。
以上摘自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天不老情难绝(天不老,情难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