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做好一名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中如何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语言,能力如何做好一名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中如何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摘要】众所周知,学前教育对于每一个幼儿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都是至关重要的。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学前教育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和萌芽阶段。如果幼儿在学前时期能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将会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如果幼儿在学前阶段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就会出现语言表达不规范等现象和问题。因此,幼师在学前阶段,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减少随意表达,从日常生活规范幼儿的语言行为,还要在幼儿教学阶段纠正幼儿的发音和吐字,丰富幼儿的语言积累,摒弃惯性思维,培养幼儿的语言品质,不断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行为和语言习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策略
语言是人们自我表达与相互交流及内心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各行业对具备较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人才需求更高,因此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与工作有着积极作用。尤其是幼儿园教育,作为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现实意义。学会表达内心的情感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是拓展幼儿发展空间的重要前提。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其思想水平与综合能力水平的直接体现。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贯穿到幼儿教育全程,丰富培养的内容体系,能够让幼儿敞开心扉,推动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从而夯实全面发展的基础。
一、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一)奠定学习基础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不仅可以增加幼儿语言思维的敏捷度,也可以教会幼儿正确的语言交流方式,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有效沟通情况下,一方面幼儿向教师阐述自己的学习问题,表达相关的诉求,从教师处获得知识经验;另一方面,教师为幼儿传达知识内容,了解幼儿的困惑,并给予适当的帮助。通过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幼儿有所学习和发展,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养成良好习惯
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文明用语的应用以及和人交谈的习惯。幼儿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因此一些语言表达习惯也与大人的引导和语言习惯有关。因此在幼儿语言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用语习惯,要以平和、客气、文明为主,同时还要避免在幼儿面前使用口头语甚至不良语言,避免幼儿进行模仿,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语言的影响,进而确保幼儿能养成更好的语言习惯。
(三)加强幼儿的社会教育
语言是人必备的技能,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幼儿走向社会并且适应社会。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幼儿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具优势,确保幼儿发现学习问题时能更好地反馈给教师,从而得到教师的帮助。因此加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核心要求就是帮助幼儿具备良好的社会技能,为幼儿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一)语言教学活动方式单一
幼儿教师对语言活动目标缺乏深入的思考,不能从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实际需求设计语言教育活动,只是采用单一的传授方式,没有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及文化背景等因素;且教师和幼儿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和交流,有时提问的语言不准确、逻辑性不严密、针对性不强,封闭式问题比较多。
(二)幼儿语言基础比较弱,与实际生活脱离
因为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少,他们学会的语言并不多,语言基础还相对比较薄弱。在幼儿们学习语言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许多困难,就会造成他们不想学习语言、对语言学习没有足够热情的现象。幼儿的语言词汇量是靠积累的,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特别熟练的。有的时候幼儿想要表达清楚一件事非常困难,幼儿教师也缺乏和幼儿的交流沟通,没有给幼儿语言学习提供足够的机会,这就会导致幼儿语言学习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对他们语言学习非常不利。这就需要教师平常多关注幼儿语言学习的状态,多和他们交流,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动力,提升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
三、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策略(一)纠正发音吐字,丰富幼儿语言积累
首先,幼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带领幼儿经常观看相关教学视频或者广播。通过正确规范的读音去引导幼儿规范自己的语言发音,使得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正确的吐字发音。其次,幼师可以在幼儿日常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绕口令教学法,例如“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使得幼儿通过绕口令的形式,能够逐渐规范自己的语言发音。最后,幼师还可以通过与幼儿进行做游戏的形式,纠正幼儿的吐字和发音,比如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中的一个幼儿拿起某样物品,让另外的幼儿去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
在此过程中,教师是要发放一些道具,道具的选择,要结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使得幼儿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也可以拓展一部分幼儿的视野,让他们能够认识更多的物品。另外通过这样的小游戏,锻炼幼儿的发音,使得幼儿吐字更加清晰,逻辑更加严密,发音更加标准,不断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丰富幼儿的语言结构。
(二)利用阅读来提升语言能力
增加幼儿的阅读量,让幼儿在阅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从故事中学习优美的词句,并将其运用在日常的沟通交流当中。教师可鼓励幼儿通过复述来强化阅读理解能力。幼儿在阅读时,通过对图书内容的理解,来分享阅读的内容,以此来强化幼儿的阅读量。而当幼儿在阅读后,结合自己的语言和理解去讲述故事,又强化了阅读理解。教师应教会幼儿运用“引用”方式来进行表达,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幼儿要努力记忆阅读内容,并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
同时,教师也可鼓励幼儿对原文内容进行艺术加工,扩充故事内容,在进行语言思维练习时,可加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尝试进行改编或续编,用这样的方式来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让幼儿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当然,阅读并不能让幼儿的语言能力迅速提高。幼儿长期的坚持阅读、不断地积累词汇量,语言逻辑性才能逐渐变得显性。教师应有针对性地为幼儿提供阅读和分享阅读的机会,鼓励幼儿要通过多阅读来积攒更多的词汇量,从而达到丰富幼儿语言修养的目的。
(三)运用现代技术,营造学习氛围
幼儿受其年龄所限,较难长时间集中精力进行学习,而且,幼儿的学习目的也不明确,缺乏自律意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对幼儿而言,较为枯燥,不利于幼儿接受和理解。因此,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大背景下,教师需要运用科技手段为幼儿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结合幼儿教育中的语音教学进行分析,语言学习是学前教育阶段幼儿需要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重点内容,学习语言的实质在于,调动幼儿的自主思维意识,不仅要让幼儿产生表达的欲望,也应确保幼儿能够具有表达能力,这有助于在幼儿后续发展环节,能够确保幼儿更好地融入社会中。
上一篇:如何做好一名幼儿教师1000字(2022年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