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遥远的她歌词表达了什么意思(9.0跌到6.2,怎么连她也翻车了)
红楼梦,自己的,女性遥远的她歌词表达了什么意思(9.0跌到6.2,怎么连她也翻车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头条创作挑战赛#
国综,又引众怒了。
前不久,一档主打传统文化的国风综艺,被上万网友群嘲出圈。
因其魔改《红楼梦》,女性角色人设崩坏。
林黛玉成了娇妻文学代言人。
「在这个大观园里,我就是最没用的。但宝玉也不需要我有用,我就美美地来,美美地走。」
探春成了恨嫁女。
「难道说,我要嫁给王孙公子了?这怎么可能呢?我又不是正房生的。」
宝钗则成了精致利己的心机女。
「既然不能嫁给皇上,那也要选一个富贵男子嫁了才行。」
爱抖机灵,自夸长得漂亮:
「有没有情和动不动人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动人是因为我长得动人。」
殊不知原著里写道宝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模样儿还在其次」。
更令人窒息的是男性角色。
他们坐在一旁评头论足,张口就是这个女子「值不值得娶」,个顶个的油腻。
活生生拍了一出「东八区的红楼」。
愤愤不平的网友们给节目怒刷一星,甚至举报要求下架。
直接令评分从9.0跌到6.2。
这几年,「国风」已然成为内娱新流量密码。
但用新形式演绎古典文化,很容易踩雷翻车。
好的国风节目应该是怎样的?
有一档纪录片,就赢得了一致的好评。
第一季刚获得金鹰奖最佳电视纪录片奖。
第二季收官后依然稳定在豆瓣8.8分,堪称今年的国风范本——
《中国》第二季
这套纪录片和翻车的国综一样,都由演员演绎古代人物。
也同样在「美」上下了大功夫。
画面构图精巧,富有意境之美。
小桥流水、竹林掩映的中式景观,帧帧如画。
可仅仅有面子还不够,更关键的是里子。
《美好年华研习社》翻车的《红楼梦》一期,便是徒有其表。
用舞台剧的形式,对金陵十二钗的花名签桥段进行解构,却完全矮化了原作的女性群像。
相比之下,这部纪录片则还原了古典名著的格局。
真正在通过现代的演绎,为古代女性发声。
它借关汉卿的故事和作品,共情了那个时代的女性。
瓦舍勾栏里,不乏有出色的歌姬,数量也远高于同时代的男艺人。
但却鲜少有人关注,名字只集结在一本小小的《青楼集》中。
有的即便得到关注,但也无关她的能力和作品。
比如珠帘秀。
她是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
不仅能歌善舞,还能舞文弄墨。
但旁人关注最多的只有她和关汉卿的绯闻,好奇她为何抛弃关汉卿,转而和一个无名无姓的钱塘道士结婚。
不仅才华得不到社会认可,她们还面临着皇权和夫权的双重压迫。
有的歌姬会突然被官兵抓走,然后就再也回不来了。
还有很多普通女性被丈夫当成货品一样贩卖。
她们始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目睹此情此景的关汉卿,决定用创作替女性伸张正义,让女性可以通过努力追寻自己的幸福,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要把那些近在眼前的,真实的痛,直截了当地喊出来。」
于是,才有了《窦娥冤》《救风尘》《西厢记》这样的作品。
其中,《窦娥冤》是大悲之作,也更生动地体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艰难。
无辜的窦娥不断遭到欺压。
先是被父亲卖给别人,成为童养媳。
丈夫死后,又被胆小怕事的婆婆逼着改嫁。
还被泼皮无赖诬告,惨遭酷刑折磨。
在这世上,没有一个人是真真正正为窦娥着想的,也没有人会听窦娥发出的声音。
绝望的她只能寄托鬼神。
可看似天地听见了她的冤屈,但依然没有改变凄凉的底色。
因为她的冤魂刚到父亲那儿,就受到了指责。
「到今日被你辱没祖宗世德,又连累我的清名。」
原来父亲是害怕被连累,才来主持公道的。
这便是古代女性的悲惨境遇,有一种无力回天的绝望感。
而节目组则忠于原著,更强化了这一层表达。
在白茫茫的大雪之中,只有窦娥一个人在空中起舞,发出自己的控诉。
既悲壮又凄美。
《中国》的格局,不只体现在女性意识。
还在于对儒家思想的阐释。
去年,《兹山鱼谱》上映时,有许多网友表示可惜。
因为片中出现的汉字、各种儒学经典都是我们熟悉的元素。
故事也依托于大众熟知的「贬官文化」。
但没想到,这个本应该由我们拍出来的题材被韩国抢先了。
而这部纪录片,恰恰拍出了一则贬官寓言。
海瑞和电影主角一样,受到被贬文官的熏陶。
也立志要成为国家栋梁,而不是伪善的「德之贼者」。
而不同于电影主角看到官场黑暗后出世的想法,海瑞选择入世。
他勇于抗争。
在权势极大的巡按御史巡防的时候。
其他人纷纷低头跪拜,但身为学官的海瑞却不。
「这里是教书育人的学堂,不是御史大人的衙署,怎么能下跪呢?」
他不计后果,不论代价,势要整顿趋炎附势的官场风气。
相信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足以对抗官场黑暗。
之后,海瑞的官越做越大,更深感国家的岌岌可危。
但他并没有独善其身,而是决心死谏,「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事治安」。
在把家人托付给朋友之后。
海瑞就写下了一份言辞激烈的奏疏,批判官场腐败和皇帝的昏庸无道,竟二十多年没有上过朝。
然后抱着必死的决心,抬棺上书。
奏章被皇帝看到后,海瑞不出意料地惹得皇上大怒。
尽管幸免于死,但还是被送进了监狱。
所幸,不久后,嘉靖皇帝去世,海瑞遇到了大赦,才被释放。
回归官场后,海瑞依然保持着清廉刚正的准则。
他也因此备受排挤。
每到一处后,都会导致许多不愿与他共事的官员自动辞职。
因此,他不得不辗转于各个地方,没有办法好好治理。
最终,只能选择辞官还乡。
在之后的十五年间,海瑞一直没有重新复职。
但对于建设国家的渴望却从未消失。
他的信念支撑他忍耐所有的寂寞和不甘。
直到在72岁这一年,海瑞重新得到朝廷的重视。
这时的他发现官场风气并没有好转。
「以他的道德标准,明朝几乎没有一个合格的臣子。」
但也更感受到自己的无力。
垂垂老矣的他已经时日无多了。
可依然没有离开,而是决定效仿古人尸谏,希望用自己的死来唤醒蒙尘的国家。
这场殉道,比《兹山鱼谱》更多了一分悲壮。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信念,不言自明。
比起传统的历史再现,当下流行的「国风」强调的是一个「新」字。
但创新拿捏不当,便是冒犯。
《美好年华研习社》就是一个例子。
前期之所以收获好评,正因为它挖掘了历史上被忽略的女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