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聚精会神的意思(15个成语,15个必须知道的小知识)
的人,侧目而视,史记聚精会神的意思(15个成语,15个必须知道的小知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文不值,指一点价值都没有,后指人无用,同样来自《史记》。武将灌夫参加丞相婚礼时给人敬酒,敬到临汝侯时,临汝侯正在跟程不识说悄悄话,并未起身,灌夫怒火中烧:“平时私底下你也把程不识贬得一钱不值的,老子一把年纪给你敬酒,你却在跟程不识说悄悄话?”(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不直一钱,也就是后来的一钱不值、一文不值,说的是毫无价值。
Q:登堂入室指的是进入房屋吗?
古代正房有堂室之分,一般是前堂后室。堂是正厅,用来招待客人。室在堂的后面,用于生活起居。一般来说,室较私人,不可轻易进入,想要进入室,必须经过堂。登堂入室就是由礼节性接待客人的堂进入较私密的室,这是本义。
《论语·先进》中有:“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这是孔子评价仲由的学问。升堂入室也可以说登堂入室。先入门,再升堂,最后入室,是做学问的几个阶段。“入室”就好比“到家”,我们说学问到家,正表示某人学问做得极好。从此评价可以看出成语比喻义是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进入更高层次。无论本义还是比喻义,登堂入室都不能简单等同于进入房屋。
Q:充耳不闻的充是什么意思?
充耳不闻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比如有人在很专心的做一件事,对外界的喧嚣“充耳不闻”,有点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意思,出自《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那充耳不闻的充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充耳是冕冠上垂在两侧的玉饰,可以塞进耳朵里,也叫“瑱”(tiàn)。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象征着非礼勿听,另一方面也是提醒佩戴冕冠的人:有些事情也就一听而已,多看看别人好的方面,小的过失就不要计较了。所以,充就是塞住的意思,充耳就是塞住耳朵,充耳不闻更多地是指塞住耳朵故意不听,形容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它也可以形容专心一致,什么声音也听不见。
Q:声名鹊起为什么是喜鹊而不是麻雀呢?
声名鹊起形容名声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那么为何声名鹊起是喜鹊不是麻雀呢?
从字形来看,鹊是形声字。从鸟, 昔(唶)声。说喜鹊很大,尾巴很长,腿长,飞得高且快。喜鹊叫声清脆,民间传说听见喜鹊叫声将有喜事来临,故称其为喜鹊。而雀字从小隹,隹就是鸟的意思,雀就是小鸟。雀体形小,声音很大。麻雀给人的印象则是吱吱喳喳,喜欢蹦跶却飞不高。那么不难得出结论,声名鹊起是形容人的知名度像喜鹊一样飞起,那肯定不能误用成像麻雀一样飞起。否则赞扬岂不成了嘲讽?
以此类推,欢呼雀跃就很好理解,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麻雀小短腿,总是并着双腿跳来跳去,欢呼雀跃确实很形象。
Q:“首鼠两端”是形容做事前后不一致吗?
“首鼠两端”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汉武帝时期,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不和,大将韩安国夹在二人中间,在一些事情上持中立态度。一次罢朝后,田蚡因韩安国没有在朝廷上附和他,想找他理论一番,于是招呼他坐自己的车子,生气地说:“我和你一起对付窦婴那个秃老头儿,你为什么这样首鼠两端?”所以首鼠两端不是说人做事前后不一致,而是形容人做事像老鼠出洞时探头探脑左右张望的样子,犹豫不决,不够果断。
有朋友对“首鼠”一词有疑问,“鼠”为什么和脑袋相对,表示两端呢?其实,“鼠”正是“尾”的意思。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的解释是:因为老鼠的尾巴很长,所以古人又称“尾” 为“鼠”。这个词义是因老鼠的形体特征而引申的。
Q:愚不可及,最开始竟是夸人的词?
愚不可及原指大智若愚,非常人所能及,后指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愚蠢无比。
此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是孔子评价卫国大夫宁武子的一句话,说他在政治清明的时候,很聪明;政治危乱的时候,显得有些愚笨。这句话所讲的道理是在乱世的时候,要大智若愚,不要过多显露自己的聪明,否则会给自己带来灾殃。而宁武子正是这么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也正因如此,他才能经历多次变故之后安然无恙,明哲保身。像这样的“愚笨”可是很多人达不到的呢。后来曹操还曾用这个词来夸荀攸。
Q:瓜田李下什么梗?
瓜田李下出自曹植的《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是说一位端方的君子,做事应该懂得避嫌。经过别人瓜田的时候,就算鞋子掉了,也不要弯腰去提,不然容易让人怀疑你偷瓜。走到别人李子树下的时候,就算帽子刚好歪了,也不要用手去扶正帽子,否则很像是动手去摘李子。这两种行为,都容易引起误会,应该尽力避免。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后人就简称为瓜田李下,它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懂得主动避嫌,尤其在一些说不清楚的场合。后来也有简化为“瓜田”的,所谓瓜田之嫌。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聚精会神的意思(期末必考!100个常见成语及注释(附造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