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聚精会神的意思(15个成语,15个必须知道的小知识)
的人,侧目而视,史记聚精会神的意思(15个成语,15个必须知道的小知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Q:“莫逆之交”是一种什么样的友情呢?
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简单地说就是志同道合。
“莫逆之交”出自《庄子》里的两个寓言故事,故事有着类似的情节,都是几个人在聊天,讨论要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前四个人认为“谁能把‘无’当作头,把‘生’当作脊,把‘死’当作尾,谁能知道生死存亡是一体的,我们就和他做朋友。”后三个人则说“谁能够相交而出于无心,相助而不着形迹,谁能超然于物外,跳跃于无极之中;忘了生死,而没有穷极。那我们就和他做朋友。”当时在座的各位“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都觉得说得太好了!完全没有和自己内心的想法相逆,莫逆,就是不觉得抵触,于是他们就成为好朋友。
Q:一饭千金,什么饭这么贵?
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一饭千金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西汉开国功臣韩信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早年生活很是艰辛,经常吃不饱饭,所以他便去城下钓鱼充饥。他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在河边洗衣服。漂母就是清洗丝棉絮和旧衣布的老婆婆。有一位漂母对韩信的遭遇很是同情,不断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对她很是感激。后韩信立下汗马功劳,被封楚王,想起从前救济过他的漂母,便派随从送饭,更是送一千两黄金来答谢她。
因此“一饭千金”说的是漂母给韩信饭吃,韩信用一千两黄金来报答她,而不是指一顿饭花很多钱,后常来比喻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Q:“后来居上”最初是表达不满的牢骚话?
今天,“后来居上”作为一个描述客观状态的成语,并不具有贬义,有时则表称赞和鼓励,表示某人起步虽晚,但成就反而超过别人。然而“后来居上”最初是一句表达不满的牢骚话,发这个牢骚的是汉武帝时的名臣汲黯。
汲黯这个人很耿直,喜欢当面批评别人。汉武帝对匈奴作战取得数次胜利,越来越宠幸支持他北伐匈奴的公孙弘、张汤,二人地位不断上升,最后公孙弘当了丞相,被封为侯,张汤也当了御史大夫,甚至最早和汲黯同朝时的丞相的属官小吏,都有和汲黯同列,甚至超过他的。汲黯因反对对匈奴用兵,遭到汉武帝日益轻视,在老位置上原地打转。多种因素纠合在一起,汲黯心生怨念,于是他对汉武帝说:“陛下您用人,就像堆柴火堆一样,后来者居上。”
Q:“侧目而视”是指瞧不起人么?
有朋友会用“侧目而视”一词来形容瞧不起人斜着眼看人的样子,字面上看没问题,但这个成语所表达的内涵并不是瞧不起人。侧目而视,其实意为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或又怕又愤恨。
侧目而视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汲指汲黯,他为人耿直,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当时,张汤因更改律令当上廷尉,也就是最高司法审判机构的长官。汲黯对他改变法律条令的行为非常不满,经常当着汉武帝的面与他争辩,认为张汤上不能承继先帝功业,下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并说:“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如果非要照着张汤新改的法律条令来行事,那么天下的人一定会被吓得双脚并拢地站着不敢往前迈步,恨得眼睛只敢斜视,不敢正视了。该句中的侧目而视既有害怕的意思,又有不得已的愤恨情绪,并不是瞧不起人。
Q:身无长物是说没有别的特长吗?
身无长物是说一个人非常贫穷,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出自《世说新语》。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王恭的人,做过将军、刺史等高官,还担任过太子的老师。他的家境并不富裕,生活俭朴。有次王恭从会稽带回一张竹席。同族王忱去看他,十分喜欢那竹席:“你从东边回来,一定有很多这种东西,可以送我一条。”王恭笑笑,便答应了他。因为仅有的竹席送给了王忱,王恭只好坐在草垫上。王忱听说此事十分吃惊:“我本以为你那里多,所以才要的。”王恭笑了笑说:“看来你还不怎么了解我。我在生活上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Q:呆若木鸡,开始便是贬义词?
呆若木鸡,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战国时期齐宣王沉迷斗鸡,为此召来训鸡高手纪渻子。齐宣王心急,刚有十天就来询问情况,纪渻子说:“还不行,它正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得不行。”又过十天,纪渻子说:“还不行,它还是会对别的鸡叫或接近而有所反应。”又过二十天:“现在差不多了,即使是有别的鸡叫,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了。”只见那鸡被训练得像木头鸡,不管周围有什么动静,它都一动不动。但是一放进斗笼,别的鸡被它的样子所震慑,不敢应战,转身逃走。
故事中的呆若木鸡指斗鸡中的最高境界,以静制动,不战而胜。这里的呆不是发呆,而是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应对一切。后来在使用过程中,呆若木鸡只保留了字面上的意思,成为贬义词。
Q:名落孙山,落的哪座山?
名落孙山,意思是考试或选拔未被录取,出自《过庭录》。
孙山是一个人,宋代一位特别有幽默感的读书人。他参加选拔举人的考试,受同乡之托,带着同乡的儿子一起赴试。发榜时孙山看到自己的名字列在最后,也就是末名,而同乡的儿子并没有考中。孙山独自先回家,同乡见了他,就打听儿子考得如何。孙山念了两句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思是我就是最后一名了,您的儿子比我还靠后些。所以名落孙山,并不是孙山自己没考中,而是孙山已经是榜上的最后一名,名次比他还靠后的,就是考试失败了。
考场失意的名人不在少数,像杜甫、张继、唐伯虎、宋应星等。一时名落孙山,不等于人生山穷水尽,毕竟,多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
Q:名列前茅的“茅”是指茅草吗?
名列前茅,词义很简单,是说名次排在前面,成绩优秀。
前茅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这里的前茅,指走在军队最前面的先锋部队,说的是侦察兵发现敌情就举茅示警。先锋部队离后面的部队有一段距离的,举什么样的茅草才能让后面的人看清楚呢?关于“茅”到底是什么,古人展开过讨论。茅,就是茅旌。王引之曾经说,茅是草名,旌是旗章之属,二者绝不相涉。说的很肯定,茅不是茅草。那是什么呢?他后头又说了,这个茅,应该是旄,由㫃和毛组成,㫃是旗子,所以旄本意是牦牛尾装饰的旗子。那么这下就合逻辑了,侦察兵发现敌情,给后面打旗子。总结来说,名列前茅的茅,通旄,是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Q:一文不名指的是一文不值吗?
一文不名,意思是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出自《史记·佞幸列传》。汉文帝有一宠臣邓通,相面的说邓通会因贫饿而死,文帝于是赐给邓通铜山,可铸钱,“邓氏钱”一度流通全国。文帝死后,景帝将邓通罢免,邓通在境外私自铸钱而被罚没全部家产,最后“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也就是说连一文小钱也不属于他了,寄死人家。
上一篇:聚精会神的意思(期末必考!100个常见成语及注释(附造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