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寄了是什么意思(风俗文化:“吊丧”和“奔丧”一样吗?要分清,别闹笑话)
文化,死者,家属寄了是什么意思(风俗文化:“吊丧”和“奔丧”一样吗?要分清,别闹笑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国是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在上下5000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太多的璀璨文化供人们汲取。中国的文化是多元的、综合的、门类众多的,正因为它文化体系众多,在文化上面的规矩也很严谨。今天我们讨论很多人不大了解的风俗文化:白事文化中的“吊丧”和“奔丧”。
“吊丧”和“奔丧”有什么区别?
“吊丧”和“奔丧”,这两个词语到底有啥区别?大家千万别用错,不然就太尴尬了。词语“吊丧”和“奔丧”里面都有一个“丧”字,丧指的是丧事,也就是我们口中说的“白事”,“丧”也指与人去世有关的事情,也是丧事礼仪文化的一部分。
白事,也是风俗文化中的一部分。
在风俗文化中“吊丧”和“奔丧”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们从5点区别来认识这两个词语。
第一点不同:“吊丧”和“奔丧”各自含义不同。吊丧,又称吊孝、吊祭,指的是听说亲戚、朋友、 邻人等去世后, 亲自或遣人前往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的一种行为。一般来说,死者家属也是欢迎尽量多的人参加追悼会。也是对死者的尊重。
来悼念死者,对生命的尊重
奔丧,重点在“奔”字上。意思是指从外地急忙赶回去处理长辈亲属的丧事。大家还记不记得朱自清的文章《背影》最有这么一句话:“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里面的奔丧就是这个意思。
大家还记不记得朱自清的《背影》
第二点不同:“吊丧”和“奔丧” 所代表的主体人物身份不同。“吊丧”则以客人身份前去慰问和哀悼。“奔丧”是以主人身份“奔”回去办自家的丧事。所以,身份要搞明白,防止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别闹笑话。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点击进入汉字文化圈,第一时间收到文化类节目。
第三点不同:风俗文化中“吊丧”和“奔丧”的讲究不同。关于吊丧,里面的很多规则你都知道吗?古文《礼记·曲礼上》:“知生者吊,知死者伤。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伤;知死而不知生,伤而不吊。”即:与死者家属有交情,就慰问家属,与死者有交情就哀悼死者;和家属有交情而和死者无交情,就慰问而不哀悼;和死者有交情而和家属无交情,则哀悼而不慰问了。可见,原来吊这个字更多的是对死者家属的慰问。
“吊丧”也可以成为“吊孝”
而在古代“奔丧”的忌讳:如因残病、临产、生育等原因不能奔丧,往家里邮寄东西,表示自己来奔丧了。历代官员如遇父母大丧,须辞掉职务赴丧,朝廷重臣或身在军中者,皇帝有权颁布命令可以不奔丧。自东汉始,往往对诸侯、守臣奔丧加以限制,以防止地方动乱。所以,在封建社会,不奔父母丧,是属于大不孝的行为。战国时,军事家吴起贪恋权位,母丧不顾,曾子与其绝交。
我国封建社会对子女奔丧这件事情,十分看重。
第四点:“吊丧”的忌讳是什么?关于“吊丧” 周礼中说,“死而不吊者有三:畏、厌、溺。”即畏罪自杀的、压死的和淹死的,不去吊丧。此为不得其死,就是咱们后人说的,不得善终者。可能与当时的禁忌有关。
风俗文化中都有各自的忌讳。
第五点不同:“吊丧”和“奔丧”的规矩不同。“吊丧”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论是去灵堂还是去参加追悼会,都应怀着沉痛的心情,带着严肃的表情,认真履行每一项仪式。着装打扮以清淡、素雅为宜;言谈举止以端庄沉静为宜,应与场合的气氛相协调。如果吊丧身着鲜艳的衣服是对死者的大不敬。
追悼会要严肃,是对逝者的尊重。
而对于奔丧家属来说:看到来吊丧的客人之后,如果与家属平辈以上者,家属要对之磕头,客人将家属扶起来;客人在灵堂中(或牌位)三叩首,起立,再鞠躬,也有三跪九叩首的说法;对晚辈来说,对前来吊孝,则站立,不施跪拜礼。
风俗文化也要注重礼节
当然了,凡事都不那么绝对,中国这么大,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也有着细微的差别,但总体上的一些方向规则,应该是不变的。 我国的白事文化之所以规矩这么多,也是从历朝历代开始慢慢的流传下来的。到底是文化的糟粕还是文化上的遗产,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现在很多年轻人,这这些礼节也不清楚,我认为有些东西存在就有道理。
文化小课堂
中国文化包罗万象,风俗文化中的白事文化,您认为是文化的糟粕?还是文化组成的一部分?每个人心中有不同的答案。 这篇文章,希望您带给您一些感悟!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寄了是什么意思(邮寄茅台瓶体破损 快递只赔300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