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万凰之王结局(黄诗娴:香港TVB电视剧题材类型、文化精神与发展路径研究)
香港,剧集,电视剧万凰之王结局(黄诗娴:香港TVB电视剧题材类型、文化精神与发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以下简称TVB)自1967年创办以来至今历时50余载。自1980年代起,TVB制作的一系列在大中华地区影响力较大的电视剧如《上海滩》(1980)、《射雕英雄传》(1983)、《天龙八部》(1997)、《创世纪》(2000)等创造了海峡两岸暨港澳共同的文化记忆。从崛起的1970年代、黄金的1980年代到成熟的1990年代,TVB不仅称霸香港电视圈,也影响着整个华人圈的媒体生态。但与香港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相似,TVB电视剧的编剧、演员、制作等的水准,及其收视率、影响力在1980年代至新世纪初达到巅峰,自新世纪以来逐渐衰弱,尤其面临两大历史考验。首先,内地影视产业快速蓬勃发展,在影视剧资金投入、专业人才、制作水准等方面大步赶超香港,同时面对内地的巨大市场及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众多香港影视剧人才及艺人纷纷北上,本土影视人才流失严重。其次,在全球化时代,剧集仍仅依靠单一电视台的有限经费及部分商业赞助,投入经费不足、工厂流水线式的制作模式使得TVB剧集在题材内容、视觉效果、演员更新换代等方面原地踏步,无法满足本土及内地市场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同时,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影响了观众的观影习惯,更多元的观影选择使TVB日渐流失本土观众,曾经的辉煌不复存在。在上述背景下,本研究以香港回归祖国以来TVB的古装剧、民国剧、时装剧等不同类型的电视剧为研究文本,从题材类型及文化精神的角度切入,考察其港式风格特征及由盛转衰的发展演变路径,最后结合TVB面临的转型现状,提出其当下发展路径的策略建议。
具有港式风格的古装剧
TVB在1980—1990年代根据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古装剧如《射雕英雄传》(1983)、《神雕侠侣》(1995)、《笑傲江湖》(1996)、《天龙八部》(1997)、《鹿鼎记》(1998)、《碧血剑》(2000)等奠定了中华武侠影视文化的基础,成为一种时代文化现象。而在此之后,TVB的古装剧则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1.穿越剧。《寻秦记》(2001)是华语影视剧中最早的穿越题材电视剧。在此之后,TVB的穿越剧就以不同朝代/时代、不同形式展开,如《九五至尊》(2003)、《水浒无间道》(2004)、《回到三国》(2012)、《张保仔》(2015)、《超时空男臣》(2017)等。在这类穿越剧中,无论是古人穿越到当代或是现代人穿越回古代,多以轻喜剧的方式展现时代差异下的文化隔阂,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改变历史事件,无法突破穿越剧的限定模式。
2.宫斗剧。《金枝欲孽》(2004)是宫斗题材华语电视剧的开山鼻祖,不仅在香港叫好叫座,在2006年引进内地时亦创下收视奇迹。宫斗剧以中国古代皇帝嫔妃制度及皇宫文化为背景的宫斗剧,以嫔妃争夺皇帝宠爱而展开的明争暗斗为剧情。此类型电视剧在《金枝欲孽》之后愈演愈烈,包括TVB的《宫心计》(2009)、《万凰之王》(2011),以及内地的《甄嬛传》(2012)。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在内地和台湾的高收视率,《甄嬛传》被引入香港后遇冷,主要原因是香港观众早在自8年前的《金枝欲孽》之后就逐渐对宫斗剧失去观影兴趣。
3.历史剧。TVB的历史剧并非传统定义上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背景、基本遵循历史事实的历史题材剧,其历史题材剧集并不以还原历史为目标,而是将历史作为背景,对于历史人物加以主观形塑,对于历史事件进行大量改编。因为香港观众对于较为严肃、还原史实的历史题材并不具有观影兴趣与偏好,因此此类剧集通常加入较多喜剧元素,剧情推展也比真实历史事件更加曲折离奇,如以甄宓为原型的《洛神》(2002)、以长平公主为原型的《帝女花》(2003)、以楚汉战争为背景的《楚汉骄雄》(2005)等。
4.古装轻喜剧。古装轻喜剧由《醉打金枝》(1997)、《金装四大才子》(2000)开始形成古装剧中的重要一类,后来的《金牌冰人》(2003)、《铁嘴银牙》(2007)、《公主嫁到》(2010)、《秋香怒点唐伯虎》(2010)、《醋娘子》(2014)、《东坡家事》(2015)都是延续此一风格类型,其显著特点为喜剧元素的大量运用,以及大团圆、皆大欢喜的结局设定。在演员的选择上也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如欧阳震华、佘诗曼等具有喜剧特质的演员担任多部古装轻喜剧的主演。
TVB古装剧在华语影视剧中具有独特的影像、叙事风格及文化特征。虽然同样沿袭中华传统文化,但内地历史剧普遍追求宏大的叙事与场面调度、符合史实的剧情,同时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数字科技纯熟运用的神话、魔幻古装剧。而台湾地区在1990年代自《新白娘子传奇》(1992—1993)、《包青天》(1993—1994)等经典古装剧之后,新世纪以来由于各种原因逐渐减少乃至停止古装剧的拍摄。TVB古装剧港式文化风格的表现主要有几点:首先,其剧情节奏明显快于内地、台湾地区的古装剧,这与TVB剧集乃至香港电影电视的整体叙事节奏风格有关。其次,“小叙事”的轻喜剧成为最主要的类型,这种古装轻喜剧通过多元化的服装造型、融入粤语方言的台词、粤文化元素的运用(如其古装剧的饮食菜谱中有较多粤菜)、特定的演员与剧情等铺陈了一种既定的港式古装剧模式。第三,室内戏份较多,室外场景单一,演员服装重复率高。出于成本考量,除了《金枝欲孽》等极少数在内地取景的剧集外,TVB绝大多数古装剧拍摄于位于将军澳的影视城,该影视城面积小,室内场景多靠搭景拍摄,仅有2条供古装剧拍摄的古景街道,在剧集中出现的重复率极高。同时,由于工厂模式的流水线制作,演员服装循环运用,演员的服装重复率极高,还曾因秦朝、唐朝、清朝等不同时代的女性角色穿着同样一套戏服为社会所诟病。第四,虽然TVB剧集以追求娱乐性与戏剧冲突为主要形式,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悌孝信、礼义廉耻依然深入TVB剧集精髓,特别是其中的忠孝、侠义及扬善除恶的精神,以及不断被复制重演的大团圆结局。
民国剧与复古怀旧剧
1. 对于广东的原乡文化情结。《茶是故乡浓》(1999)、《酒是故乡醇》(2001)、《守业者》(2013)、《大药坊》(2014),都讲述了民国时代广东的家族奋斗、拼搏以建业、守业的故事。剧集常以广东各地的乡村创造一种怀旧、民风淳朴、人民善良勤劳的原乡意象。同时,TVB民国题材剧特别聚焦于清末民初时代交替之下的社会变迁,如《平安谷之鬼谷传说》(2017)以虚拟的民国初期广东村落“平安谷”影射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封建守旧的现象,表达传统与现代文化碰撞之下女性权利的申张。同时,剧集中也常展现民国时期的广州风情,《西关大少》(2003)以运营船业家族的兴衰斗争影射民国时局的动荡,《东山飘雨西关晴》(2008)则以艇仔粥作为怀旧符号,片中最重要的西关形成一种地域文化符号。
2.民国恩仇剧。此类题材主要以民国时期的动荡时局为背景,如《乱世佳人》(2007)、《蔡锷与小凤仙》(2009)、《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2010)。其共同特点为以推翻洪宪帝制、日本侵华、抗日战争等为时代背景,以乱世中各方势力角逐下的恩怨情仇为线索,尤其突出保家卫国的英雄叙事。还有一类是介于古装宫斗剧与时装家族剧之间的,如《胭脂水粉》(2005)、《银楼金粉》(2008)的民国伦理剧,将宫斗剧中的女人斗争、家族剧中的家族争产等议题融入由封建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民国时期。
上一篇:万圣节多少号(10月31号,是谁的吉利日,又是谁的万圣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