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万凰之王结局(黄诗娴:香港TVB电视剧题材类型、文化精神与发展路径研究)
香港,剧集,电视剧万凰之王结局(黄诗娴:香港TVB电视剧题材类型、文化精神与发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其次,“叮叮车”(电车)作为独特的交通媒介,以其缓慢的行驶速度与香港的快节奏形成鲜明对比,在电视剧中常作为都市人厌倦了快节奏、压力大的都市生活之后的喘息地,亦曾作为都市男女相遇的美好空间。此外,兰桂坊、中环码头、庙街、维多利亚港两侧等地,都成为TVB电视剧中的重要地标,以较高的频率出现在剧集中。此外,除了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外的离岛成为逃离都市繁华、连结理想与现实的“异质空间”(Heterotopia)。《大澳的天空》(1997)、《情越海岸线》(2013)等都是以大澳、长洲等香港的离岛为故事发生地,通过离岛的宁静、安逸与繁华、拥挤、令人失意的香港都市生活形成二元对立。影视剧记录了香港的都市影像,TVB还出现了直接以香港地名为名的剧集,如《鸭寮街的金蛋》(2005)以专门售卖二手电器的鸭寮街为故事主要发生地,《毕打自己人》(2008—2010)以香港毕打街的白领上班族的办公室为背景,以地名突显其城市地方特色。
由于TVB电视剧中比例较高且较稳定的收视群体为“师奶”(家庭主妇),为了因应“师奶族群”的观剧需求,除了宫斗剧外,TVB制作了一批以女性剧、家庭剧为主的“师奶剧”,如《女人唔易做》(2006)、《师奶兵团》(2006)、《师奶股神》(2007)、《女人最痛》(2010)等。此外,由于香港特殊的历史经验,TVB电视剧中经常出现中英文混杂的语言风格和东西方文化兼具的文化性格。
再造经典与北上合拍
当时代潮水退去,众多经典之作走入香港电视剧历史。当经典无法突破、超越时,“再造经典”就成为TVB的新策略。所谓“再造经典”,大多是将电视剧史上收视率较高、口碑较好、影响力较大的电视剧进行当代化的重拍。在TVB编剧、创作人才大量流失的当下,重拍免去了新创作的编剧人力成本,同时借由历史上经典作品的影响力,为重拍作品的前期宣传推波助澜。例如,《无双谱》(2015)翻拍自1981年的经典同名剧,目前正在拍摄的《十兄弟》翻拍自《十兄弟》(2007)。
除了直接翻拍经典剧集外,新世纪以来TVB的另一策略就是拍摄经典剧集的续集。拍摄续集的传统源自1990年代一系列警匪刑侦题材剧集,但1990年代大多数影剧的续集都是接续上一部剧,人物角色、剧情设定无大幅变化,进入新世纪,续集则呈现为更多元的形式,其中姐妹篇式成为常态。如郭晋安、王祖蓝主演的“老表”(粤语表兄弟之意)系列的《老表,你好嘢!》(2013)、《老表,你好hea!》(2014)、《老表,毕业喇!》(2017)三部剧集采用相同的演员班底、相同的喜剧风格,无关联的故事背景。再如《我的野蛮奶奶》(2005)与《野蛮奶奶大战戈师奶》(2008),《巾帼枭雄》(2009)与《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2010)等均为姐妹篇类型。另一个例子是《溏心风暴》的“三部曲”(2007、2008、2017),采用同样的演员班底、同样的家族商业题材,但剧中的家族企业由海味店、糕点铺转变为连锁茶餐厅,三则故事的叙事主题与剧情线索相似又互不关联,由于是姐妹篇,不仅能利用第一部《溏心风暴》积累下的口碑效应吸引观众,更避免了众多续集在情节设定、人物角色设置方面遇到的瓶颈。
近年来TVB影视产业转型最重要的途径是加强与内地合拍、合制,特别是与内地网络平台合作的拍摄制作,通过内地的网络平台在内地发行,提高TVB剧集的影响力。华语影视圈的主要形成原因之一是具有同一的文化语言市场(Cultural-Linguistic Market),内地巨大的市场是TVB扩大其剧集影响力的最主要渠道。合拍电视剧以《碧血剑》(2000)为开端,以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TVB与中央电视台合拍《岁月风云》(2007)为转折,自2016—2017年以来数量开始攀升。改编自武侠小说的《碧血剑》、回归十周年背景下诞生的《岁月风云》都为与中央电视合合拍,而近年来的合拍剧集则主要为与内地网络平台的合拍合制,在主题上最明显的特征就呈现为经典剧集的续集,例如与爱奇艺合制的《再创世纪》(2018),与腾讯合制的《使徒行者2》(2017)、《溏心风暴3》(2017)、《宫心计2深宫计》(2018)等。由于网络平台购买电视剧首播/独播权费用较高,自制剧集就成为网络平台争相选择的新路径,而TVB凭借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内地累积下的人气与口碑,成为内地网络平台的一个合作选择。上述在2017—2018年开播的合拍剧集全部都为经典剧集的续集,合拍剧之所以选择这些题材,也正是因为这些经典TVB剧集在内地的知名度。尽管这些续集或曰姐妹篇与原剧相隔时间甚远,演员、故事主题等均已发生改变,但其还是依靠经典的“香港味道”在内地网络平台剧集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占有一席之地。例如,《使徒行者2》《溏心风暴3》全集在腾讯网络平台上的观看率(普通话版与粤语版总和)分别为25.2亿次、15.8亿次。与此同时,以《使徒行者2》为例,合拍的方式使TVB获得内地的高额投资,制作资源相当优厚。与早年工厂流水线制作、简陋的厂景、艺人通宵拍摄赶进度等大相径庭,《使徒行者2》拍摄期长达5个月,在泰国、深圳、珠海与香港四地实景拍摄,走过200多个景,制作上采用“类电影”模式,单机拍摄,全实景,灯光、摄影也跟电影相近,制作水准被大幅提升。而全线TVB演员、制作上采取TVB一贯的模式也使得该剧仍是“纯港剧”制作。与20世纪末21世纪初TVB剧集被引入内地主要通过电视卫星频道播放不同,随着内地观众观影习惯的改变,TVB剧集已几乎完全淡出内地的电视荧屏,而在网络平台上以全新的合拍片方式重放异彩。2020年,内地与香港合拍的《叹息桥》在优酷平台播出后反响热烈,在影视评论网站豆瓣网上获得8.8分的高分,成为2020年(截至4月)豆瓣网评分排名第二的华语电视剧,也被众多影视评论公众号轮番推荐。《叹息桥》以林保怡、伍咏薇等TVB老牌演员为主演,并且重新找回香港电视剧快节奏、短剧集的特点,加上与内地合作,内地的资本注入与提供的广大市场,使得《叹息桥》成为了香港电视剧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21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全球化的新时代,当下的TVB电视剧正在寻求创新与变革。综上,笔者提出TVB电视剧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首先,在香港观众拥有更多观影选择、内地电视剧快速崛起并超越香港制作水准的时代,只有面向内地市场,掌握内地发行平台,吸引内地资本的加盟,才能使得TVB在绝境中获得新生。其次,在合拍合制过程中不免遇到文化融合的角力过程,港剧特色应该被保留且发扬,当内地电视剧在制作、特效等方面全面超过香港时,内地观众对于港剧的期待应仍在于其与内地不同的社会文化与历史经验所创造出的“他者文化”特性,以及TVB数十年来影视剧中所延续的文化精神。例如网络上被屡屡复制乃至制作成表情包的TVB经典台词,即为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它包括法治、公平、正义的香港精神,努力拼搏、不畏艰辛的港人精神,以及香港独特社会文化所渗透进影视剧中的“港味”,其应该是在内地与香港影视开放竞合之下,香港合拍影视剧最应葆有的精神,亦是其持续的主要竞争力之一。第三,目前的TVB影视剧亟待解决的是自身的编剧人才的提升与剧集题材的更新与强化问题。辉煌时期的TVB在剧集文本生产中以市场需求、观众口味为主导,社会的变化与受众的心理追求是TVB电视剧文本生产的晴雨表。而如今TVB却面临无法因应市场需求的瓶颈。当一系列续集、姐妹篇成功敲开了内地网络平台的大门之后,更多的续集将很快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观影需求,近20年来TVB剧集在题材上已几乎没有新的突破,倘若在此一关键环节中无法持续创新,千篇一律的警匪剧、家族剧、轻喜剧,多次重复类似的剧情设定难以开拓更多的观众群体,《叹息桥》是香港电视剧艰难前行中的一个新尝试。只有更具想象力和创作张力的影视剧和持续不断的更新,才能真正面向大中华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独特风格保有一定优势,适应全球化时代观众日益提升的观影品位与需求。
上一篇:万圣节多少号(10月31号,是谁的吉利日,又是谁的万圣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