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万凰之王结局(黄诗娴:香港TVB电视剧题材类型、文化精神与发展路径研究)
香港,剧集,电视剧万凰之王结局(黄诗娴:香港TVB电视剧题材类型、文化精神与发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香港的历史记忆与怀旧。Arjun Appadurai曾提出“安乐椅式的怀旧”(armchair nostalgia)的概念,是一种可以被消费的复古风,可以藉由人工的、加工过的怀旧商品和氛围,“带领消费者进入一种纯净、记忆缺失的伪年代”。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不少重新建构香港历史记忆的电视剧,有意通过演员的服装、造型以及舞美设计,营造一种夸张化、视觉化的复古风,以重新建构关于香港城市记忆的历史时空。香港的九龙城寨自清朝时期为防御而建,1898年清政府跟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时,承诺把九龙半岛以北和新界都租借给英国,却协定九龙城寨不属租借范围。由此,九龙城寨成为香港殖民地时期位于现今九龙城内的一座由居民独立自治的围城,成了“三不管”(英国政府、中国政府和香港政府皆不刻意管理)的特殊地带。1987年中国政府与英国政府达成清拆寨城的协议,1993年被拆除。九龙城寨是香港人的特殊集体记忆,2016年TVB收视率拔得头筹的《城寨英雄》(2016)就是围绕九龙城寨这一“三不管”地带,展现居民为了保护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唯一自治的这块土地而引起的保卫战。同时剧集开篇以现今的九龙城寨公园与1945年的九龙城寨进行对照,再以怀旧的形式唤起对于香港九龙城寨这个已经不复存在的城市特殊空间的集体记忆。《东方之珠》(2006)以主角金燕等人在1940年代由上海迁徙至香港为背景,以喜剧风格、复古的演员造型以及夸张华丽的舞台设计等营造浓厚的复古风。作为一部以歌舞团故事为背景的歌舞剧,1960—1970年代华语流行歌曲如《相思河畔》《梅兰梅兰我爱你》《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往事只能回味》等歌曲在剧中轮番登场,以音乐建构一种大中华地区共同的时代记忆。
时装剧、港人精神与香港都市文化
1.职业剧与香港精神。法治精神作为香港最重要的核心精神之一被投射到众多香港影视剧中,以香港警察为代表的执法者成为TVB剧集中占比重最大的主角群体,“西九龙重案组”以及“油麻地警署”成为警察题材剧集的标准配置。以香港警察为原型的电视剧是现代职业剧中最重要的类型,1990年代的《刑事侦缉档案》(1995—1999)、《鉴证实录》(1997、1999)、《陀枪师姐》(1998—2004)开拓了刑侦题材的警匪剧集,在海峡两岸暨港澳取得较好的口碑。此后这类题材涉及香港警察中包括重案组、刑事情报科、谈判小组、飞虎队、扫黄组、反黑组、法证部、毒品调查行动科、保护证人组、交通部、杂项调查组、警察训练学校等香港警队中不同部门、不同组别的工作,形成多角度、多面向的警匪题材电视剧(表1)。但同时也带来剧情同质化,近年来的作品从刑侦、推理的剧情设定等方面均已不如1990年代的辉煌时期。
表1 1997—2017年TVB部分警匪题材剧集
剧名
年份
题材
扫黄先锋
1998
香港警察扫黄组
谈判专家
2002
香港警察谈判小组
学警雄心、
2005
香港警察训练学校
学警出更
2007
学警狙击
2009
CIB刑事情报科
2006
香港警察刑事情报科
法证先锋(三部)
2006、2008、2011
香港警察法证部
谈情说案
2009
香港警察重案组
潜行狙击
2011
卧底
使徒行者
2014
雷霆扫毒
2012
香港警察毒品调查科行动组
护花危情
2012
香港警察保护证人组
叛逃
2014
香港警察反恐调查组
飞虎
2014
香港警察飞虎行动组
警犬巴打
2015
警犬
铁马战车
2016
香港警队交通部
杂警奇兵
2017
香港警察杂项调查小组
刑侦类剧集的受欢迎,一方面满足观众的推理心态,同时剧集中对不同部门的运作、训练及作业流程等细节的描绘,令观众了解各部门的工作形态,满足好奇心。除了以警察为主角的职业剧外,TVB电视剧另一类主要的职业剧则为律政剧。律政剧起源于《壹号皇庭》(1992—1997),新世纪以来的《律政新人王》(2003、2007)、《识法代言人》(2005)、《真相》(2011)、《法网狙击》(2012)等都是律政类剧集的代表。以警察为主角的刑侦剧、以律师为主角的律政剧,建构了法治、公平、正义的香港精神,并建构善—恶、忠—奸、对—错的二元对立价值观,在类型上既有悬疑、推理等特征,又建构惩恶扬善的社会秩序。同时,警察、法官都是香港法律的执行者,代表了香港的法治社会及其所建构的公平与正义。警匪剧、律政剧的原型也被运用在古装剧中,如《秀才遇到兵》(2005)、《施公奇案》(2006)、《少年四大名捕》(2008)、《铁嘴银牙》(2007)、《舌尖上的公堂》(2013)等,警察局变为衙门,警察变为知县或巡捕,律师变为状师,其寻找真相、惩奸除恶、发扬正义的价值核心与现代警匪、律政剧一致。
此外,在TVB较为擅长处理的职业剧上,早期的消防员题材《烈火雄心》(1998、2002、2009),医护题材的《妙手仁心》(1998、2000、2005),则通过消防员、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讨论关于生命与人性的议题。近年来,TVB的职业剧还以更多不同领域的职业为原型,如教师《青出于蓝》(2003)、保险业《爱情全保》(2006)、婚庆业《only you只有您》、飞行员《冲上云霄》(2003、2013)、时尚业《潮流教主》(2016)等。
2.时代/创业剧与港人精神。白手起家、不懈奋斗、面临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港人精神的重要内涵。所谓时代题材的香港电视剧可追溯至《大时代》(1992)、《天地男儿》(1995)、《创世纪》(2000),其核心主题均是表现在大时代更迭、金融风暴等大背景下香港人不畏风雨、自立自觉,打拼出自己的事业。进入21世纪,此类电视剧仍为时装剧中的主要类型。与此同时,为了增加戏剧冲突与情节起伏,越来越多的创业剧发展为商战剧、家族斗争剧,如《流金岁月》(2002)、《酒店风云》(2005)、《巨轮》(2012、2014)、《珠光宝气》(2008)、《名门暗战》(2014)等。但类型的多元化亦没有改变其港人拼搏自强的精神核心。
3.都会剧与香港文化。TVB的时装剧中具有众多极具辨识性的文化元素,首先,茶餐厅作为香港城市中的特定文化符号成为任何一部时装电视剧必然出现的城市场景,冻奶茶、菠萝包、烧腊饭成为香港市民的饮食生活表征。茶餐厅始于香港,传承英式与各地的饮食文化,就口味、成本等因素调整食材与烹调方法而渐趋本地化,其食物具有地道的港式口味,是香港饮食文化的象征。茶餐厅被建构为一种香港独有的快节奏下的城市饮食空间,亦逐步成为香港城市文化的象征之一。《挞出爱火花》(2000)以茶餐厅为背景,以制作菠萝包为剧情线索,《溏心风暴3》(2017)以茶餐厅及香港的饮茶文化为背景,主角一家经营连锁茶餐厅,被称为“奶茶王”的黄永正冲泡奶茶的画面在剧中多次出现。
上一篇:万圣节多少号(10月31号,是谁的吉利日,又是谁的万圣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