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初旬的意思(觉悟传统文化兴时态(43))
玉英,天理,老妪初旬的意思(觉悟传统文化兴时态(43))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且说李雄因老婆凌贱儿女,反添上一顶愁帽儿,想道:“指望娶她来看顾儿女,却到增了一个魔头!后边日子正长,教这小男女怎生得过?”左思右算,想出一个道理。你道是什么道理?收拾起一间书室,请下一个老儒,把玉英、承祖送入书堂读书。每日茶饭俱着人送进去吃。直至晚方才放学。教他远了晚娘,躲这打骂。那桃英、月英自有奶子照管,料然无妨。常言:夫妻是打骂不开的。过了数日,只得差人去接焦氏。焦榕备些礼物,送将回来。焦氏知得请下先生,也解了其意,更不道破。这番归来,果然比先大不相同,一味将笑撮在脸上,调引这几个小男女,亲亲热热,胜如亲生。莫说打骂,便是气儿也不再呵一口。待婢仆们也十分宽恕,不常赏赐小东西。但凡下人,肚肠极是窄狭,得了须微之利,便极口称功诵德,欢声溢耳。李雄初时甚觉奇异,只道惧怕他闹吵,当面假意殷勤,背后未必如此。几遍暗地打听,冷眼偷瞧,更不见有甚别样做作。过了年余,愈加珍爱。李雄万分喜悦,想道:“不知大舅怎生样劝喻,便能改过从善。如此可见好人原容易做的,只在一转念耳。”从此放下这片肚肠。夫妻恩爱愈笃。那焦氏巴不能生下个儿子。谁知做亲二年,尚没身孕。心中着急,往各处寺观庵堂,烧香许愿。那菩萨果是有些灵验。烧了香,许过愿,真个就身怀六甲。到得十月满足,生下一个儿子,乳名亚奴。你道为何叫这般名字?原来民间有个俗套,恐怕小儿养不大,常把贱物为名,取其易长的意思。因此每每有牛儿狗儿之名。那焦氏也恐难养,又不好叫这般名色,故只唤做亚奴,以为比奴仆尚次一等,即如牛儿狗儿之意。李雄只道焦氏真心爱惜儿女,今番生下亚奴,亦十分珍重。三朝满月,遍请亲友吃庆喜筵宴,不在话下。常言说得好:只愁不养,不愁不长。睫眼间,不觉亚奴忽又已周岁。那时玉英已是十龄,长得婉丽飘逸,如画图中人物。且又赋性敏慧,读书过目成诵,善能吟诗作赋。其它描花刺绣,不教自会。兄弟李承租,虽然也是个聪明孩子,到底赶不上姐姐,会咏绿萼梅,诗曰:
并是调莹种,偏栽碧玉枝。不夸红有艳,兼笑白无奇。蕊绽万忘彖,宛香作沐建。陇头羌笛奏,芳草碧云山。
因有了这般才藻,李雄倍加喜欢。连桃英、月英也送入书堂读书。又尝对焦氏说道:“玉英女儿,有如此美才,后日不舍得嫁她出去。访一个有才学的秀士入赘家来,待他夫妇唱和,可不好么?”焦氏口虽赞美,心下越增妒忌。正要设计下手。不想其年乃正德十四年,陕西杨九儿据皋兰山起事。屡败官军,地方告急。朝廷遣都指挥赵忠充总兵官,统领兵马前去征讨。赵忠知得李雄智勇相兼,特荐为前部先锋。你想军情之事,火一般紧急,可能够少缓?半月之间,择日出师。李雄收拾行装器械,带领家丁起程。临行时又叮嘱焦氏,好生看管儿女。焦氏答道:“这事不消吩咐!但愿你阵面上神灵护佑,马到成功,博个封妻荫子。”夫妻父子正在分别,外边报:“赵爷特令教场相会。”李雄洒泪出门。急急上马,直至教场中演武厅上与诸将参谒已毕,朝廷又差兵部官犒劳,三军齐向北阙谢恩,口称万岁三声。赵爷传令李雄带领前部军马先行。李雄领了将令,放起三个轰天大炮,众军一声呐喊,遍地锣鸣,离了教场,望陕西而进。军容整肃,器仗鲜明,一路上逢山开径,遇水叠桥,不则一日,已至陕西地面,安营下寨,等大军到来,一齐进发。与杨军连战数阵,互相胜负。到七月十四,杨军挑战。赵爷令李雄出阵。那李雄统领部下精兵,奋勇杀入。杨军抵挡不住,大败而走。李雄乘胜追逐数里。不想杨军伏兵四起,团团围住,左冲右突,不能得脱。外面救兵又被截断。李雄部下虽然精勇,终是众寡不敌。鏖战到晚,全军尽没。可怜李雄盖世英雄,到此一场春梦!正是:
正气千寻横宇宙,孤魂万里占清寒。
却说焦氏方要下手,恰好遇着丈夫出征,可不天凑其便。李雄去了数日,一乘轿子,抬到焦榕家里,与他商议。焦榕道:“据我主意,再缓几时。”焦氏道:“却是为何?”焦榕道:“妹夫不在家,死了定生疑惑。如今还是把他倍加好好看承。妹夫回家知道,越信你是个好人。那时出个不意,弄个手脚,必无疑虑。可不妙哉!”焦氏依了焦榕说话,真个把玉英、姊妹看承比前又胜几分。终日盼望李雄得胜回朝。谁知已到八月初旬,陕西报到京中,说七月十四日与贼交锋,前部千户李雄恃勇深入,先胜后败,全军尽没。焦榕是幼在各衙门当干的,猛然却得这个消息,吃了一惊,如飞报与妹子。焦氏闻说丈夫战死,放声号哭。那玉英姊妹尤为可怜,一个个哭得死而复苏。焦氏与焦榕商议,就把先生打发出门,合家挂孝,招魂设祭,摆设灵座。亲友尽来吊唁。那时焦氏将脸皮翻转,动辄便是打骂。又过了月余,焦氏向焦榕道:“如今丈夫已死,更无别虑。动了手罢。”焦榕道:“到有个妙策在此,不消得下手。只教他死在他乡外郡,又怨你不着。”焦氏忙问有何妙策。焦榕道,“妹夫阵亡,不知尸首下落。再捱两月,等到严寒天气,差一个心腹家人,同承祖到陕西寻觅妹夫骸骨。他是个孩子家,哪曾经途路风霜之苦。水土不服,自然中道病死。设或熬得到彼处,叮嘱家人撇了他,暗地自回。那时身畔没了盘缠,进退无门,不是冻死,定然饿死。这几个丫头,饶她性命,卖与人为妾作婢,还值好些银子。岂非一举两得!”焦氏连称有理。耐至腊月初旬,焦氏唤过李承祖说道:“你父亲半世辛勤,不幸丧于沙场,无葬身之地。虽在九泉,安能瞑目!昨日闻得舅舅说,近日赵总兵连胜数阵,敌兵退去千里之外,道路已是宁静。我欲亲往陕西寻觅你父亲骸骨归葬,少尽夫妻之情。又恐我是个少年寡妇,出头露面,必被外人谈耻。故此只得叫家人苗全服待你去走遭。倘能寻得回来,也见你为子的一点孝心。行囊都已准备下了,明早便好登程。”承祖闻言,双眼流泪道:“母亲言之有理!孩儿明早便行。”玉英料道不是好意,大吃一惊,乃道:“告母亲,爹爹暴弃沙场,理合兄弟前去寻觅。但他年纪幼小,路途跋涉,未曾经惯。万一有些山高水低,可不枉送一死?何不再差一人,与苗全同去,总是一般的。”焦氏大怒道:“你这逆种!当初你父在日,将你姐妹如珍宝一般爱惜。如今死了,便忘恩背义,连骸骨也不要了!你读了许多书,难道不晓得昔日木兰代父征战,缇紫上书代刑?这两个一般也是幼年女子,有此孝顺之心。你不能够学她这般志气,也去寻觅父亲骸骨,反阻当兄弟莫去!况且承祖还是个男子汉,一路又有人服侍,须不比木兰女上阵征战,出生入死。哪见得有什么山高水低,枉送性命!要你这般样不孝女何用!”一顿乱嚷,把玉英羞得满面通红,哭告道:“孩儿岂不念爹爹生身大恩,寻访骸尸归葬?只因兄弟们年纪尚幼,恐受不得辛苦。孩儿情愿代兄弟一行。”焦氏道:“你便想要到外边去游山玩景快活,只怕我心里还不肯哩。”当晚玉英姊妹挤在一处言别,呜呜的哭了半夜,李承祖道:“姐姐,爹爹骸骨暴弃在外,就死也说不得。待我去寻觅回来,也教母亲放心。不必你忧虑。”到了次早,焦氏催促起程。姊妹们洒泪而别。焦氏又道:“你若寻不着父亲骸骨,也不必来见我。”李承祖哭道:“孩儿如不得爹爹骨殖,料然也无颜再见母亲。”苗全扶他上牲口了,经出京师。你道那苗全是谁?乃是焦氏赠嫁的家人中第一个心腹,已暗领主母之命,自在不言之表。主仆二人离了京师,望陕西进发。此时正是隆冬天气,朔风如箭,地上积雪有三四尺高。往来牲口,恰如在绵花堆里行走。那李承祖不上十岁孩子,况且从幼娇养的,何曾受这般苦楚!在牲口背上把不住的寒颤,常常望着雪窝里颠将下来。在路晓行夜宿,约走了十数日。李承祖渐渐饮食减少,生起病来。对苗全道:“我身子觉得不好,且将息两日再行。”苗全道:“小官人,奶奶付的盘缠有限,忙忙赶到那边,只怕转去还用度不来。路上若再阻阁两日,越发弄不来了。且勉强捱到省下,那时将养几日罢。”李承祖又问:“到省下还有几多路?”苗全笑道:“早哩!极快还要二十个日子。”李承祖无可奈何,只得熬着病体,含闷而行。有诗为证:
上一篇:衬衣怎么洗(生活小常识:掌握正确的清洗方法 衬衫不仅不会洗坏反而越洗越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