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初旬的意思(觉悟传统文化兴时态(43))
玉英,天理,老妪初旬的意思(觉悟传统文化兴时态(43))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一篇章疏奏上,天子重瞳亲照,怜其冤抑,倒下圣旨,着三法司严加鞠审。三法司官不敢怠慢,会同拘到一干人犯,连桃英也唤至当堂,逐一细问。焦氏、焦榕初时抵赖。动起刑法,方才吐露真情。与玉英所奏无异。勘得焦氏叛夫杀子,逆理乱伦,与无故杀子孙轻律不同。宜加重刑,以为继母之戒。焦榕通同谋命,亦应抵偿。玉英、月英、亚奴发落宁家。又令变卖焦榕家产,赎回桃英。覆本奏闻,请旨。圣天子怒其凶恶,连亚奴俱敕即日处斩。玉英又上疏恳言:“亚奴尚在襁褓,无所知识。且系李氏一线不绝之嗣,乞赐矜宥。”天子准其所奏,诏下刑部,止将焦榕、焦氏二人绑付法场,即日双双受刑。亚奴终身不许袭职。另择嫡枝次房承荫,以继李雄之嗣。玉英、月英、桃英俱择士人配嫁。至今《列女传》中载有李玉英辨冤奏本,又为赞云:
李氏玉英,父死家倾。《送春》《别燕》, 母疑外情。置之重狱,险罹非刑。陈情一疏,冤滞始明。
后人又有诗叹云:
昧心晚母曲如钩,只为亲儿起毒谋。假饶血化西江水,难洗黄泉一段羞。
三、存理灭欲
“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 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存天理”就是存善,追寻天理,循道而行。“灭人欲”就是去恶,克己省身,修身养性。
简单的说,“存天理”就是向善,“灭人欲” 就是去恶。“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
(一)“存理灭欲”首先要认取哪个是天理?哪个是人欲?
天理人欲,其间甚微。于其发处,仔细认取哪个是天理,哪个是人欲。知其为天理,便知其为人欲。既知其为人欲,则人欲便不行。自一念之微,以至事事物物,若静若动,凡居处饮食言语,无不是事,无不各有个天理人欲,须是逐一验过。虽在静处坐,亦须验个敬、肆。敬便是天理,肆便是人欲。
(二)“存理灭欲”是复归于人的本心的必要环节。
人的本心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这就是复归于人的本心,即所谓“明明德”。孩提之童,莫不知爱其亲;及其长也,莫不知敬其兄。人皆有是知,而不能极尽其知者,人欲害之也。故学者必须先克人欲以致其知,则无不明矣。可见,“存理灭欲”是属于自我修养、复归于人的本心的道德范畴,即使是统治者也必须遵从。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涂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疢,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因此,“存理灭欲”,就是要通过明辨天理人欲之异,复归于人的本心。
(三)“存理灭欲”是一个循序渐进、自然而然的过程。
尽去人欲,这事不易言,须是格物精熟,方到此。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正如游兵攻围拔守,人欲自消铄去。因此,在体认出天理人欲之后,着力除去了私底,不要做,味就理上去做,次第渐渐见得,道理自然纯熟。既知学问,则天理自然发见,而人欲渐渐消去者,固是好矣。显然,“存理灭欲”并不是单纯地通过外在的力量,而是要通过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循序渐进,自然纯熟。
丁俊贵
2020年4月20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衬衣怎么洗(生活小常识:掌握正确的清洗方法 衬衫不仅不会洗坏反而越洗越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