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一封鸡毛信(一封藏民送的鸡毛信)
鸡毛信,藏民,红军一封鸡毛信(一封藏民送的鸡毛信)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读,是一种高贵的坚持
阅读,具有一种持久的力量
阅读不仅关系着个人的精神成长
更丰满着一个城市的灵魂
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气质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
甘孜不仅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更是孕育出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
书香的芬芳
一直在这片土地飘散
动听的歌谣
亘古便在这方天地流传
近日
甘孜州委宣传部、甘孜州文联
甘孜日报社、甘孜州图书馆
联合推出文化类朗读栏目
全新改版升级的“康巴♪悦读”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悦读旨在通过对广大文学爱好者原创作品的诵读、录音制作,对音乐、图片、文字的整合与重塑,构建一个全民参与的在移动端倾听与分享优秀作品的互动栏目。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州内外知名作家的作品,更欢迎读者踊跃投稿,分享专属于自己的故事。
2021年,“康巴·悦读”栏目正式改版升级~~
在这里,我们将用最温暖的文字,最动情的诵读,带你聆听、带你畅想~~~
每周,“康巴·悦读”,用动听的声音叫醒你的耳朵!
“康巴•悦读”第一百零三期,今天请欣赏由康巴作家群作家范河川的原创作品《一封藏民送的鸡毛信》。
戳音频,暖心文章与动听声音更配哦^^
《
一封藏民送的鸡毛信 》
作者:范河川
雪山下一匹骏马闪电一般驰骋在原野上,一位身穿藏服的年轻人,风急火燎地来到草原村庄,从怀中取出一封贴有三根鸡毛的信交给头人,头人面色沉重地看着信,渐渐露出了笑容,然后将信封上,让村里一位干练精明的小伙子把信送到下一站去。
这是一封什么样的鸡毛信?为什么这么急着传送?
开国少将军何辉
讲这个故事的人是开国少将军何辉,他讲:“长征途中,贺龙总指挥与喇嘛修好,由藏民送鸡毛信,帮助红二军团顺利通过康巴地区的事,至今鲜为人知。我亲身经历了这件事,虽然时过半个世纪,有些细节已经淡忘,但事情始末梗概我还清楚记得,写出来可作为军史、战史补遗。”
得荣县城
何辉从中甸进入得荣县城的第二天,甘泗淇主任把他叫去,交给了一个新任务,让他负责管理翻译和向导,还从保卫处调派了三名干部,另外配备一名小勤务员和一匹马,组成一个小单位,与军团首长、司令部机关一起行军,任务是专做行军途中与藏民的联络工作,且每天向军团首长直接汇报,可别小看这个刚组建的作组,他可是归军团首长直接领导。
贺龙元帅
贺龙元帅对何辉讲:“你们这个小单位暂时就不设名称了,但工作性质特别,工作任务艰巨,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军团一定支持。”
任弼时政委也讲道:“你们一定要执行好政策,做好团结藏民工作,还要学点藏语,便于沟通。”
接受这个新任务后,何辉就整天和当地藏民一起生活。部队到得荣县城时,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人都吓跑了。这天,他们走了半天路程,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只有二三十户人家,但早已不见人影。村子两边是高山,中间是很大的一块平坝子,山坡上有一片片青稞、玉米地,碧绿的草地延伸到森林的边沿,一条山溪哗哗流过小村,犹如世外桃源。
部队在这里宿营后,当即组织人员到附近山里去找老乡。不一会儿,翻译找来一个藏语说得很流利的汉人。他告诉何辉,他原是陕西人,做买卖来到康巴,遭抢劫落难在这里。村上有个藏族老阿妈,看他人很精明能干,就把他收留下来并招为女婿,分给他40头羊,一片青稞地。平时放牧种青稞,外加做点小生意,日子过得还算殷实。
何辉向他宣传了红军的政策以后,他自告奋勇接待红军,并带着红军到山沟里,找回了全村老乡,还专门把当地的几个头人和一个有声望的“喇嘛头”请来。
这个喇嘛头就是喇嘛拉波,原名格桑次仁,当时喇嘛拉波已50出头,身材魁梧,黑黑的眼睛透出智慧。虽然对红军所讲的有些疑惑,但看得出来他也在观察。
几天下来,喇嘛拉波通过与红军接触,发现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完全不同,他们买卖公平,损坏了群众的东西会照价赔偿,渐渐就和红军走得越来越近。当何辉找到他,提出需要帮助找向导时,他主动说:“红军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军队,本人就愿意跟红军走一趟当向导,还可与各方联络。”他接着细数了他与康巴地区一些寺庙的交情。
何辉非常高兴,立即报告了首长,贺老总夸奖他办事得力,任政委说:“这个办法好!我们过苗区,就有过很好的经验,也有一些教训嘛。现在我们有了好通司,再有个好向导,前面的路就好走了,可以少吃亏了。”
正如两位首长的判断,喇嘛拉波发出了鸡毛信,沿途受到了当地寺庙和头人的支持。何辉回忆写到:“我根据司令部的命令,把当天行军的目的地和沿途经过的主要地名告诉喇嘛头,他拿出纸和笔写成信件让人预先送出。他用的纸是写经文的土造纸,笔是一根一尺左右的窄窄木片削成,没有墨,就把笔蘸着木匠用的墨斗里的黑汁写字。然后,把信卷在一根小木棍上,用牛毛线捆了好几道,最后,插上三片鸡毛。这一切,都是喇嘛头事先就准备好的。我是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插上鸡毛的信,便好奇地问他:这有什么讲究?他说,这是这一带藏民祖辈传下来的规矩。插上鸡毛就是表明此信紧急重要,送信人和收信人都特别重视,路上无论遇到何人都不得阻拦。这样,喇嘛头把信交给了一个从村里雇来的年轻藏民手中,他快马加鞭,将信按地址送去。按要求,信送到第一站后,再换人送第二站,一站接一站地传送。
我们红二军团左纵队大部队,沿着金沙江边的崇山峻岭透迤北上,一直有一封小小的鸡毛信在前面飞驰引路,一站又一站,一天又一天,准确无误地从得荣到仁波,到中咱,到巴塘。一路上不仅没有人阻拦我们前进,而且人不惊,犬不吠,藏民们见了红军,笑脸相迎,热情相送。大一点的县城、牛场,还有人接待我们,还有个别藏民要求参加红军。使我们感到快慰的还有,这一路不仅藏人对我们好,而且山川大地似乎也变得特别亲切美好……”。
本期作者
范河川: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士;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四川省评论家协会、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会员。甘孜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作品:《中国最后的父系活化石——山岩戈巴》《康巴传统文化成因及其影响》等。
本期朗读者
王凌义,
九龙县人。普通话与播音发声教师,全国多家广播电视台特约配音员,擅长广告配音,纪录片、企业宣传片解说。
上一篇:不上班的23种活法(退休前,一个人最聪明的活法是:提前逼自己完成三件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