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罗丹简介(关于赏石与鲁作底座: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石头,底座,我觉得罗丹简介(关于赏石与鲁作底座: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以,我们讲古典赏石是一种审丑。很多人不理解这个丑为什么会美,我理解这个丑其实就是反形式美。美的反面就是丑,但是美是属于形式美的范畴,不是一般通俗意义理解的那种美。老石头,我觉得它确实有“丑”的一面,这个丑要打引号,这个丑一方面是反形式美,一方面是一种抽象审美,它完全不是按照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状形像物,而是完全超过我们想像的一个东西。所以,我觉得老石头对艺术有这方面独特的贡献,我们不能拿现在形式美的要求去看这个东西。现在玩石头,更多的是一种趣味,片面追求状形象物,其实是一种趣味审美。
顾村言:那是很浅层次的。
俞莹:当然我们不是说否定这个东西,确实层次不一样。一个是古代文人在玩的,可能玩的比较沉重;一个是当代老百姓在玩,玩的比较轻松,两者之间的文化积淀、艺术修养是不一样的。
顾村言:感觉古人虽然很简朴,但可玩味的东西,有涵养的东西,特别多。
拨云轩的藏石不少来自于姜老的早期收藏。姜老你具体聊一聊吧,比如你从收藏第一块石头开始,怎么最后注重底座,可以介绍一下。
姜玉君(赏石收藏家):那得从天津说起。我是1991年在天津一家古玩店见到石头,他当时店里放了三块石头,一块最大的,我叫它“大行云”。我买了另一个,这是我买的第一件石头,接近圆形的,黑颜色,声音很清脆。以前在店里没有见过石头,到那也只是去买杂项,买砚台什么的。突然当天店里就放了这么几块石头,当时直觉这是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艺术领域,其他比如古画、近代画;瓷器、铜器、玉器,包括国外的,我都见过。唯独没有见过这石头,又陌生又觉得亲切,当时就有所触动。普天下,竟然还有这么一种东西,就是突然有共鸣了。
顾村言:我觉得可能跟以前那些老师有关,那些画,心理都是有一个积淀。所以一下子就打动了。后来您立刻买了吗?
姜玉君:买了。那块石头带底座。
顾村言:那个石头是什么时代的?
姜玉君:清早期吧,那块石头我就是感觉好。他那个店里没有灯光,外边阳光下,黑的一层很厚的包浆,像黑漆一样,表面布满了核桃纹的红线。
这个石头很入画,但现在很多新的石头真的不能画,没办法画,画出来就不好看,恰恰这种老石头画出来很有味道。
顾村言:这也是蛮有意思的。看上这石头也是审美的积淀,积淀很久了。
姜玉君:是啊,1991、1992年基本没有见到新石头,但后来就看不上新石头了。那时候主要是收老家具的古玩商会有老石头,比如第一次见到的大石头,我叫它“大行云”,铁力木底座,当时要六万,那时候算天价。我当时经常出国嘛,有点外汇收入,但也买不起,我找两个朋友想一起合资买吧。但第二次我去的时候,石头没了,他说卖给台湾人了,非常遗憾啊。可是又隔了大概是十年吧,在北京一个大拍卖公司办公室,我看到一个条案下有块大石头,就是那块石头。
石建邦:就应该是你的。
姜玉君:估计因为太重,没运走。这真的是大缘分!这次我毫不犹豫的买下了。我一直相信在收藏的过程中,艺术品是有灵性的,它会来找你。
顾村言:刚才讲了你从第一次接触石头,爱上了,然后对石头的理念、认识,怎么会最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姜玉君:老石头,不同的藏家有不同的审美。有一个故事,说罗丹当时做那个巴尔扎克雕塑,他的学生说太好了。他问哪里好?学生说那双手太好了。罗丹拿起斧头就把那双手给砸了。这也可能是个故事,就说他这个艺术观点,和我的艺术观点一样。我收藏的石头,基本都是浑厚的,一个整体的东西。
顾村言:所以底座一定要有。
姜玉君:浑厚整体中有变化,但不要那种多余的枝节。
石建邦:所以我觉得这是鲁作赏石的一个结合,跟古人的结合。鲁作赏石都是这样的,以一种浑厚的造型取胜,没有大开大合的变化,黑的,包括像这个绿色的,我觉得这还是一种观念和思想。
姜玉君:还有最早中国的碑碣是圭形,上部都是半圆的,这石头就从那来的,那个东西虽然简单,但你看着特别丰富。山东人玩石头都是文人,他那个文化就追求这种东西,追求内敛而不追求外露。
俞莹:我稍微插两句话,我觉得似乎这跟北方的山和南方的山不同有关。像泰山,就是一个很完整的巨大岩石形象,比较雄壮,只可仰视,《诗经》说:“泰山岩岩,鲁邦所詹。”确实跟南方不一样,南方看上去都是连绵不断的,比较秀气,可以卧游。可能古代人,山东人赏石,他爱石头跟爱山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他选择石头,潜意识里喜欢这种儒家类型的东西。
石建邦:儒家修养讲究内敛。
顾村言:包括配座,也是简易、朴实,也是儒家的东西。
拨云轩藏石,清代王之翰款,山东红丝砚山
姜雷:我觉得一件老石头的价值,底座占一半的分量。座是判断这个石头年代的依据,比如这个座是清代的,这个石头可能是明代,那可以推断最低年限是清代的。
俞莹:如果把石头比作天,座就是人,石头和底座完美结合就是天人合一,就是这样一个概念。
顾村言:底座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
姜雷:俞莹老师刚才总结四种古代赏石底座样式就特别恰当了,苏作就很清秀,鲁作就是简洁,有的甚至只有三面有工,背面不刻。背面为什么不刻呢?它基本上是靠墙而供,所以没必要加工。
俞莹:鲁作底座为什么朴素无华,可能跟早期园林石座的做法有关。过去,最早是园林置石底座,基本上也不雕饰,鲁作底座是否有模仿了?可能有点这个因素。
顾村言:像园林石一样。
俞莹:鲁作底座有的三面有工,不刻背面,可能也是在引导你看它最美的一面(正面),或者说,更加有供奉的意味在里面,这应该也是供石的本意。不像四面座是可以任意角度玩赏的,也有这种可能性,潜意识的。这种做法跟其他流派底座完全不一样,京作也好,苏作也好,都没有这种风格的,它一定要四面全部都雕刻的。
姜雷:越早期的座,它一定有一个传统。底座这个雕刻也有一个传承,从一开始盆式,往后来一步步发展,肯定也是个过程,包括早期座儿高,像元代的座子很高,可能以石头的比例来说,一开始会觉得有点不自然,但越看越觉得它高古。
石建邦:鲁作底座还有一个好处,从当代艺术的观念来看,它跟当代艺术还比较接近。很简单,像个台子,很有有当代性。古代人也有能工巧匠,他能雕成花里胡哨的东西,可能就是地域的文化特色吧。
上一篇:描写黄河的古诗(邀你欣赏古诗词里的大气磅礴、金戈铁马)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