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罗丹简介(关于赏石与鲁作底座: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石头,底座,我觉得罗丹简介(关于赏石与鲁作底座: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历代文人赏石,不是留恋于石头的外形、片面追求状形象物,而是注重石头内在所蕴含的文人与君子品质。石头就像一面镜子,文人赏玩石头的过程中,赏石即赏自己。而赏石的一部分价值也来自它的原配底座,就中国赏石而言,底座的制作大致有京作、苏作、粤作、鲁作四种风格。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此次刊发的赏石五人谈,通过座谈试图梳理赏石与鲁座的关系:鲁作与其他地方形制的不同,即含蓄、质朴、简洁、三面有工、背面不刻的特征,而且还看到在孔、孟儒家文化的影响之下,鲁作赏石的意义也在于供,在于敬,并非只在于赏,如《诗经》中所说:“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文人书房与赏石
顾村言(主持人):说到赏石,我们经常说文人赏石,通过这些藏石,可能还得有一个概念——君子供石,不仅光提文人的概念。因为文人有时候有大文人、小文人之分,当然真正的文人还是君子。君子供石,相对于赏石,或许就是不流于一种轻巧和玩赏的成分在里面。结合鲁座与赏石,想先请赏石界专家俞莹兄先谈谈。
俞莹(赏石学者):拨云轩藏石是姜雷先生的收藏,之前看到前些年编的《案头——书房内外》,收集了很多他的藏石,也是第一次看到,一看就知道是老的。现在所谓老石头确实不少,包括一些著名的拍卖公司,可谓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这批藏石现在了解下来,应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就开始收了,那时候确实假的也比较少。当然,有一些老的石头可能上面的名款不真,古玩行叫老冲头。特别是名家款,过去刻的。比如高凤翰那个款,可能是晚清刻的,也是老东西,但不是高凤翰的东西,只能说高凤翰款,现在有的博物馆也是这个情形,有些书画名款也是半真半假,很难考辩。但是我们也不能错过,也可能是真的。只能这么讲:老东西就是老东西,它有历史和人文的积淀在里面,所以有价值。
这次看了这些实物,感觉还是超乎想象。老石头一般鉴定的话,老的底座是很重要,至少是旧配的座,不一定原配的座。这批赏石老座看起来,各地的几种风格都有了。过去赏石底座制作大致有四种风格,一个京作,一个苏作,一个是粤作,还有就是鲁作。古代赏石其实大部分的底座样式离不开这四大流派,京作里可能细分还有宫廷作这种东西。
明代木根山子,鲁作底座
一般老石头的藏家我大体知道,能收齐这四大类有代表性底座的,尤其是鲁作,应该不是很多。因为老石头有的有地域性的局限,比如在江南一带,可能就是苏作为主了,其它的忽略不计了,或者说他也没见过其它样式底座。这批藏石,这四大流派的底座都有一些代表性的作品。
底座让石头成为艺术品,没有底座赏石很难成为古董艺术品。当然,有些也不需要底座,像砚山,可以平放的,也不需要底座。但赏石作为一个作品的话,其实就是人工和自然的结合,这个底座其实就是人工的东西,当然,有的石头也有人为加工的成分在。但一般来讲,老石头这种人为的加工,大都是点到为止,并不是刻意加工成象形物之类的东西,古往今来都是能够接受的。
顾村言:底座和加工应该是非常重要的鉴定切入点。
俞莹:古石加工修治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古代的加工修治,可能不是像现在搞的好看一点或者怎么样,为了卖个好价钱而做假。古人不是这个概念。他是按照他自己心目中理想造型的形象加以修治,并不仅仅是为了卖好价钱。
顾村言:完全是一种自娱自赏的东西,你看鲁作很简朴很朴素,但是又很实在。
俞莹:所以一方面我觉得这个古代赏石底座流派是比较齐了,一方面确实也有几个典型作品可以单独拿出来点评一下。拨云轩的古代赏石数量差不多有一百块,确实非常不容易。
顾村言:而且这个算是流传有序,多为原配底座。
俞莹:石头是老的,但它没有老座,或者说是现在配的,也有这种情况,但跟有老座的石头不可同日而语。
顾村言:原配底座的古代赏石是很难的,很多藏家梦寐以求。
石建邦(艺术评论家):我觉得鲁作赏石的形状,它比较规则,整体上含蓄、质朴、内敛、不张扬,这其实是一个比较高的境界。
清代崂山石,鲁作底座
顾村言:石头本身就是天地精华,人们赏石玩石也是对天对人对自己存在的一个思考。其实我觉得这个更讲究内美,君子文质彬彬,而不讲究妖娆、妩媚。从书法而言,包括王羲之的,还是有一些妩媚的,但是汉代基本的书风就是内敛的,敦厚、朴质。从赏石方面来说,鲁地毕竟是孔孟之地,还保留了很多的古风,从赏石就看出来,有这个遗风在。所以在文化方面,厚重质朴的东西,鲁地保留了很多。我觉得把这个历史梳理一下是非常重要的。从春秋战国再到秦汉,再到唐宋元明清,中国人的民族性里面厚重、质朴的一些东西,似乎越来越被稀释掉了。
姜雷(赏石收藏家):今天机缘难得,就山东赏石的底座而言,我希望把它的特点整理出来,哪些是鲁作的典型器,以前没有人特意研究过,因为鲁作底座不都是方台式样,也有随形的,尤其是早期的那些。就像俞莹老师说,一看到苏作,或者粤作、京作,一目了然,那么鲁作也有它的一些样式,我们可以拿出来归纳一下。它一定有一个传承,山东的赏石一定是有一个早期的传承,包括石头的造型。
俞莹:我们说石头是无字天书,老石头也一样,它也有很多东西有待进一步解码,不一定现在都搞得清楚。比如有一些石种已经失传了,我们现在也已经搞不清楚,它似是而非,有些感觉像是,但又不能确定。这种情况在老石头里面可能蛮普遍的。相比之下,新石头的石种判别相对好确定,不可能这个石种去冒充另外一个石种。其实老石头本身也是稀缺资源,据我所知,老石头大家比较熟悉的或者市场上流转的,大概不会超过二十个石种。
另外,还有一些石种,其实它没有成为一个石种,它只出产了一小批东西,古代人可能没有特意把它命名成什么石种,可能会有这个情况。比如,有的我们是否可以归类到类英石或者类灵璧,是不是可以这样称呼?确实有一些不确定的东西,我们不能断定它是什么石种。但我觉得,这个也不是特别重要。老石头相对来讲,首先它的一个原始状态存在,包括古代人的加工痕迹,就可以看出一些观念性的东西。老石头和新石头的差别究竟在哪里?现在玩石头很多人讲究形式美,老石头恰恰是一种反形式美。其实,古代人也有形式美这个感觉,你看那个工艺美术,如陶瓷等等的,很多都是很讲究形式美的,但恰恰对于石头不这么看,不是以形式美的要求去看待它,不是怎么好看就怎么加工,它基本上是一个顺其自然,不违反天性,以自然为上。
清代崂山石,“孤峭壁立”,“石即我也”款,鲁作底座
上一篇:描写黄河的古诗(邀你欣赏古诗词里的大气磅礴、金戈铁马)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