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太阳照常升起影评(万字解读《太阳照常升起》:姜文最晦涩的作品,你懂了吗?)
小队长,故事,天鹅绒太阳照常升起影评(万字解读《太阳照常升起》:姜文最晦涩的作品,你懂了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四、《太阳照常升起》的承继
1、《阳光灿烂的日子》
首都、欲望、幻觉、现实,在姜文的作品里,一脉相承。
《阳光灿烂的日子》第一个镜头,就是伟人的雕像,随后,童年马小军送父出征。在第一场戏中,有一个马小军看着部队的面部特写。
同样的特写,随后大量地出现在影片的各个部分,构成了一种连续性:童年马小军看着解放军,其后看着舞蹈的女孩,看着米兰的大腿,看着被火车填塞的铁轨缝隙。他本向往着为国效力的光荣,却演变为对女孩的追逐。
电影开篇的旁白,实际上点明了其后的一切:“北京,变得这么快,二十年的功夫,她已经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都市,我几乎找不到任何记忆里的东西,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经破坏了我的记忆,我分不清幻觉与真实,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的更多,也更难以掩饰心里的欲望,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陪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阵阵发黑。幻想中,阳光灿烂,而真实确是黑白的。”
马小军,以及片中所有的少年,在思想教育下均怀一腔热血,但现实的成人世界,与他们所幻想的模样大相径庭,就像米兰,不是马小军所幻想的米兰,米兰和于北蓓两个女孩,对应了外部的理想与现实。
马小军玩弄健康用品的一幕,气球飞过了父亲的军功章,父母的合影,这些物件代表的“信仰精神”,和男孩蓬勃的性欲结合起来,成为了人们心底在两个层面上的巨大冲动,但是,气球马上炸裂,马小军甚至不知道它是干嘛用的,暗示了他对二者的同样“无知”。而革命贤伉俪的父母,也在随后离婚了。
随着电影的进行,无数片段都有隐晦的指向。伴随着国际歌的歌声和解放军战胜美帝报道的背景音,大肆群殴的少年们,在伟人画像旁边被高高抛起的小坏蛋,礼堂内余音绕梁的爱国合唱,而外面只因和女生聊天,便被公安拘留的对比,以及佩戴爸爸奖章幻想阅兵、而又自觉没趣躺倒的马小军。
影片有一幕相当重要,冯小刚饰演的老师,代表了有文化的社会存在,是压迫马小军的一方,马小军嘲笑了他,老师寻找捉弄他的人,却始终未能找到,因为捉弄他的人,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那“一代青年”。
之后,马小军撬了米兰的家门,用望远镜看到了幻觉中的米兰。嘲笑老师,渴求米兰,是那个时代的冲动与热情,嘲笑老师对应着“打倒xx”的时代环境,渴求米兰则是欲望的表现。
对于伟人和他所代表的崇高理想、伟大事业,姜文的内心无比憧憬,然而,在另一方面,浩劫对他根本人性的压制,又是确实存在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结尾,那个黑白的天安门和伟人挂坠,戳破了此前一切出于男性尊严的幻想。
青春的他们,被激发出热血和蓬勃的理想,但在社会大环境下,少年们隐约察觉出一种不真实感,也亲身体验到了确切的证据,面临着动摇,但他们总是会试图遮掩现实,让自己活到纯粹的理想里去。
这种理想与现实、热情与打击的矛盾,只是换了种讲法,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又出现了,这也是姜文后续作品的共同核心。
2、《北洋三部曲》
《让子弹飞》里,姜文饰演的张牧之,是最为理想主义的自我,说着赚富人的钱,去了上海。
《一步之遥》里,来到上海的马走日,无法革掉富人的命,反遭诬陷,只能以自杀告终,而最后的飞天和堂吉诃德的风车,给影片增添了几分荒诞与魔幻,此刻的他,尚处与理想主义失败、但心气仍存的状态。
到了《邪不压正》,理想主义革命者变成了彭于晏饰演的李天然,他的阳光健美,充分符合姜文曾经的作品里,对自己的“幻想”,在平房屋顶上的健步如飞,也和马小军、姜文自己的童年经历吻合。
而姜文自己,在电影里则成为了现实主义、功利指向者,在蓝青峰的利用下,李天然最终只能逃离远方,用理想和情欲的灭亡,换取现实与可行的革命。
《太阳照常升起》,是对这些复杂思绪最综合的讲述。过往经历虽然不那么美好,但对于那些从小被告知和教育的东西,由于心中的火焰不曾被彻底磨灭,或许便永远可以期待一个“解放它”的未来。这种复杂的思绪,便是他抓在手里、不愿否定的,我们称之为“希望”的东西。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关于国庆节的句子简短(国庆节发朋友圈的说说,句句精选,愿你节日快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